刘韧:怎么学习(2020修订版)

Author: 刘韧 | Created: 2020-04-0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学是为了习


学习本该是很快乐的事情,但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人,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为了学历而学习,目标太被动,注定与快乐无缘。


我读书时,成绩一般,不算差,但也不算优秀,念初中高中,很多同学比我成绩好,到了大学,我还维持原有的学习水平,却能拿到二等奖学金,成绩反而“变”好了。实际上,我没变,是同学们变了,对他们来说,考上大学,“学习”的使命已经结束。而我学习,是为了我要用这个东西。很多年过去,如果说我与他们有些区别,其根本就在如何理解“学习”二字上。


学习,是边学边习,学是模仿,习是使用,学以致用。学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越有用,我们就越想学。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东西,能用到,当然让人高兴。


我在《计算机世界》报社工作时,有几位北大、清华计算机系毕业的同事,其中有些人的计算机水平,差到令人匪夷所思。后来我想明白,他的学习,纯粹是为了学历或者一份工作,他根本不喜欢计算机,也不是为了使用计算机。


我十分喜欢的一位管理学家,叫做德鲁克,他年轻时候,从家乡奥地利,去到英国,在银行里做学徒,学金融,边做边学边使用边修正,很快成了专家。你再去读读他写的《旁观者》,你会发现,他对人物的刻画,完全不输于任何一位职业小说家。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大师,他被誉为全才的思想家。


学习,必须学以致用。这既是学习动力,也是人生态度。等你明白,人生是为自己而活,你就一定能活得更好。这是学习的重要性及价值所在。



别说“会”与“怕”


学习的重要性不难理解。但还是有人学不好,或者说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能用到的却很少。效率低下,很让人头痛。我想,我们必须先承认,学习,是有障碍的。


首先,“会”,就是学习的第一大障碍。


2005年,我听到一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据说是乔布斯说的,乔布斯讲过很多话。大家按照各自的理解,翻译出很多版本,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爱智慧”。


“哲学”这个词源自希腊,意思就是“爱智慧”。因为没有智慧,才会爱智慧,才会对智慧有所追求。当你觉得自己“会”的时候,你就不用追求了。但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是真的会,而是真不会。


“真不会”的原因太多,有的是过于自信,有的是为了面子,不懂装懂。但是,一个人学的东西越多,就会觉得不会的东西越多,然后在很多的事情上,也都不如“会”的时候看的更清楚明白,反而越来越没把握,也更愿意听到更多的看法和意见。他清楚,自己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即便知道一些东西,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爱智慧的人,追求的是智慧,逃避的是愚蠢,而不是相反。而智慧,总能让追求者看起来特别愚蠢。


所以,“会”,是学习路上的一个大障碍,一个“会”字,把很多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都排除掉了。的确,有些人在有些时候,的确表现出很“会”很有水平的样子,但是,一直是这样的态度,时间一久,不知不觉,从有水平变成没水平。在大学里教书的老师,我见过几位,因为书念的好而留校任教,刚开始的几年,水平还不错,但过了10年、20年,外面的世界都天翻地覆了,他还是那个水平,不继续学习,不与时具进,从有水平,变成不懂装懂,误人害己,让人感叹。所以,承认自己不会,扫除“会”的障碍,心态随时能清零,是学习的第一步。


其次,怕,也是学习的一个障碍。会与怕,是关联的。但怕,有它单独的一些含义。


我一直尝试教我父亲用电脑,用了很多的方法和手段,但都被他排斥。后来我知道,他是因为“怕”,怕在儿子面前,显得没能力。他从小没学过拼音,输入对他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只会移动鼠标,是感受不到电脑的乐趣的。但父亲给我的理由是,不想,不要,从没说过,不会。


但是,每个人面对不会的东西,都会感到很害怕,很正常,既害怕怕出丑,也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愚蠢,也有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龟缩在自己的舒适圈内。所以,面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的人说自己会,有的人拒绝尝试。


直到有一天,我送给父亲一个iPad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乔布斯发明的这玩意儿太容易学,不用输入,用手指头点点,就能玩的很开心,他马上就会,然后,每天在上面玩游戏,聊QQ,连我妈在外面敲门都听不见。可见,他并不是拒绝学习,他想学,但是浅尝辄止,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感受到有难度,退缩了,因为,怕。


有难度,也会降低学习的乐趣。毫无疑问,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知识,理解起来,其难度之大,不亚于普通人尝试登上珠穆朗玛峰。但有一种人,我觉得特别坏,就是故意制造难度,把知识伪装成很高深很艰难的样子。有不少大学教授,就是这样的混蛋,他们制造出非常多的名词、术语、概念,把一门学科搞的复杂无比。


对这些,我是存有疑惑的。真的需要搞到那么复杂吗?有些复杂的概念,你弄明白之后,才发现,讲的就是一些很普通的事儿,并不需要那么多术语来解释、包装。故意不说人话,是这种教授的可恶之处。


我忘了谁说过,“如果我讲的话,你们全部都能听懂,那就说明我的水平不高。如果我讲的话,你们全部都听不懂,那也说明我的水平不高。让你半懂不懂,其实是最好的。”我觉得这些教授们,可能追求的是这个东西。


互联网行业有段时间,很流行“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我在1999年就用过,没觉得它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概念。老实说,到今天,我也没明白,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问题是,有些在我看来,特别没学问的人,拿这几个字做概念,给企业家讲课,一堂课能收10万元。很多人被蒙蔽,愿意交这个智商税。从乐观的角度看,愿意花钱学习的人,还是值得鼓励的,他们敢于承认自己不会,也害怕自己落伍,就是有点可惜。


同样的东西,还有什么“风口上,猪都会飞”,“互联网+”等等,这种似是而非的话越多,学习的压力和障碍,也就越大,快乐也就越少。



向自己学习更有效率


向自己学习更有效率。每一次都追求比上一次做的更好,就是最高效的学习。我每次写简历,都要比上一次写的好。我每批一次贷款,都要比上一次工作做的更仔细。我每一次分享,都要注意精减上一次的废话,增加上一次碰撞出来的新火花,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学以致用,用的目的,一是为了达成目的,二是为了优化其效用。只要能保证,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好,你的学习就能精进。这对自己的要求是蛮高的,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向自己学习。《论语》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Publish: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