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心书:区块链的缘分与初心

Author: 杜昀烁 | Created: 2018-07-05

Zilliqa公司CEO董心书作演讲


本文写于2018年7月,首发于链英雄。


匆匆打了个车,直奔位于新加坡国立大学附近的产业园,路上接到明亮电话:“我和董心书快到了。”看了下时间,距离采访时间还有半小时,我以为只有我会有10分钟的提前量,我喜欢守时的人。远远看见一个衬衫西裤、戴着一副眼镜的白净书生走过来。


他就是我今天的采访对象董心书,是新一代高吞吐量区块链平台Zilliqa(简称“ZIL”)的CEO。“我们先吃午饭吧?”董心书提议,找了家日料店,点了瓶清酒。“现在是中午,我们就喝起来了?”“没事,喝点酒聊的开心。”“我很期待酒后能聊出劲爆的火花。”拎着剩下的酒,我们三个人回到董心书办公区的会议室。


董心书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我们称之为梦开始的地方。“你应该是个学霸。”“我只能说成绩不错,但是高考还有点失利。”董心书喝了口清酒说道。10年之后再回味当年种种,也不能料想到爱好文学的董心书成了如今的区块链行业精英。


彼时,使用分片技术和新密码技术的ZIL已经隐隐有了和EOS分庭抗礼之势,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研人员投身区块链热潮,从学者变身区块链创业者,于董心书而言,是一种缘分。“让人们像用微信一样使用区块链应用”,是他的愿景与初心,董心书及其团队的安全和学术背景,让他们始终把公链的安全性放在重要位置,这也使ZIL走得更高更远。




因缘际会


32岁,白白瘦瘦的,带着书卷气息,这便是红极一时的ZIL项目的CEO董心书。


跟他聊天,你会感觉到十足的IT男风格,没有华丽的辞藻、直切要害。他是技术极客,但与胡子拉碴、穿着拖鞋的典型IT男不同,他穿着衬衫、戴着一副大边框眼镜,白白瘦瘦的,彰显着商务范儿与书卷气。


1986年,董心书出生在江南扬州,这个在古代以丝绸业文明的小城,与科技中心相去甚远,甚至与苏南相比商业氛围都不算浓厚,节奏缓慢而宁静。他的父亲是位教师,母亲是医生,无所束缚的的家庭环境给了他自由成长的空间,小时候的他调皮、散漫、贪玩。“每天下课是最开心的事情,我会到处玩,有时候甚至会错过上课时间”他腼腆地告诉笔者。“有一次我把爷爷养的金鱼弄出了水里,那次爷爷很生气,有时候老师会因为我调皮而要求与我家长面谈……”那样自由而舒缓的水乡氛围,至今令他无限怀念。



少年董心书


自由散漫的他算不上学霸,虽然他并不为了分数而学习,不过在那个强调分数的年代,他的成绩仍然相当不错。“(我)高三读的书比其他任何时期都多,好奇心非常强,并没有非常功利地进行学习”,他笑着说,“在紧张的复习当中,我也会挤出时间读一些看上去对考试没什么用处的书”。


如果时间回到2001年,董心书不会想到,他会在32岁的时候成为区块链领袖之一。那年夏天,他和大多数中国中学生一样,以高考为自己的中学生涯画上句号,大学时学文科专业吧,这个热爱读书的青年曾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然而,他在高考时发挥有些失常,最终,他选择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意外与计算机结缘。在那里,虽然他忙于放飞自我、参加了很多学生活动,并不那么重视学习,但他的成绩还算不错,接触到了一些优秀的导师,对计算机的了解越来越深,他称之为运气,笑言自己的成长过程有些“稀里糊涂”。


上海这座兼容并包的城市,永远不缺乏机遇和信息,大学后期董心生为自己确立了出国深造的目标,而无意间从老师处获悉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硕博连读项目,为他和区块链结缘埋下了伏笔。他选择做此选择的理由是“这个项目可以给奖学金,而且四年可以毕业”,但他苦笑着说“原来四年很难毕业”,在新加坡他主修的还是计算机专业,仍然散漫度日,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创业对于他来说是个十分遥远的词。


繁重的课业向他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他一度被老师认为是一个缺乏天分的学生,“以后希望从中国招来的学生,成绩能够好一点。” 他的一位老师甚至曾如此说到。“就如同在一个隧道当中看不到光明的感觉。”他回忆那段时光,“一位和我同时在实验室的同学,花了8年才完成了硕博连读学业。我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并最终成功地在一些会议上宣布了我的论文时,有着一种逆袭的感觉,就如同一个游戏终于完成了通关。”


博士毕业后,他加入了一间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走上学术路线。区块链还处于萌芽阶段时,学校来了一位做区块链的老师,因此他关注到区块链、与区块链结缘。而随着区块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牛人从学术界转换到产业界、加入区块链行业。“互联网行业的技术迭代周期很快,区块链会是一个改变未来的方向吗?”如是想着,他决定埋头研究区块链并在之后离开学界转投区块链创业。



初心与使命


在互联网浪潮之后,区块链是一个新的造富机器,32岁的董心书便是这波造富风潮中的一员。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文化上的兼容并包让它鼓励和支持区块链、比特币这样新兴事物的发展,新加坡是全球区块链行业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地方之一,而新加坡国立大学作为当地著名学府,更容易接触到区块链等新潮流。看到身边的很多学者加入了一家区块链公司,董心书也开始试水一些区块链项目。他参与第一个项目是给交易所搭建区块链债券交易平台,得益于他的快速学习能力,他出色地完成了该项目,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之前他在新加坡攻读博士学位时,他将网络安全定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这为他后来在区块链行业的打拼奠定了基础。对于尚未入门的董心书而言,区块链的原理颇为复杂,然而他发现区块链的分片方向对他有着天生的吸引力。


2016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师生Prateek Saxena和Loi Luu在国际顶尖安全会议CCS上发表了关于区块链分片的论文“A Secure Sharding Protocol For Open Blockchains”即公有区块链的安全分片协议,这是区块链领域首次有人提出分片的设计。而董心书所在的团队,历经研究,将区块链分片技术从概念变为现实应用。


董心书在新加波


当时光的年轮迈入2017年,区块链的热潮如火如荼,当年7月他和团队着手成立自己的区块链公司,为之取名Zilliqa,由Prateek Saxena所在的Anquan Capital公司孵化。Zilliqa使用分片技术和新的密码技术,让更多的节点在不同的分片中参与到共识协议当中,从而在获得高吞吐量的同时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分布式特性保证。“Zilliqa旨在解决公有链的可扩展性问题,项目重点和难点在于追求速度的同时保证整条链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32岁的董心书这样描述ZIL的使命与挑战。


谁能解决底层公有链的性能瓶颈,谁就能成为下一个区块链3.0。成立不到1年,ZIL的分片技术(Sharding)解决方案已经与EOS的DPOS共识算法的解决方案和IOTA的缠结(DAG)解决方案鼎足而立。在2017年10月的网络测试中,Zilliqa采用3600节点实现了每秒2488笔交易的优异成绩,大概是ETH的100倍,比目前的主流区块链平台快了200多倍。


1月25日,Zilliqa发行210亿枚虚拟货币ZIL。当几大币种都已经走下坡路时,ZIL逆势上涨,大有挑战EOS和ETH的架势,截至笔者完稿,ZIL的价格攀升至0.448元,流通市值达34亿人民币。历经调整,Zilliqa形成了一个非常团结的社区,通过各种方式运转起来,当币安举行第6期免费上币投票时,其他参赛团队既出人又出钱,通过各种官方空投和奖励拉拢大家投票,但Zilliqa官方除了那句“希望大家支持我们”再无其他,据董心书团队透露“鼓励大家投票的奖励活动跟我们没有关系,都是社区成员的贡献,我们非常感谢社区,也请大家小心别上当。”


曾经主攻安全的董心书,始终强调区块链的安全,他说:“区块链要获得大众更深的认可,也需要更强的安全性。”“Zilliqa拥有一支技术背景强大的工程师团队,在建设可扩展、高安全性区块链平台方面经验丰富,非常希望为火币公链的构建贡献技术力量。” 6月12日,董心书宣布参选火币公链领袖招募,他表示。这背后除了Zilliqa团队强大的安全背景,还有董心书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动行业发展的初心与使命感。


以前的区块链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全民炒币史,但如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区块链底层技术,具有学术背景的团队越来越受到支持。除了虚拟币,Zilliqa还提供安全和高效的智能合约架构,以实现“设计即安全”的智能合约编程和验证。目前已经获得了游戏、保险等领域的不少合作伙伴“区块链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区域”在董心书看来,“高频交易就不适合用区块链来完成。区块链可以作为一个具有透明性的第三方来做信用背书,Zilliqa就可能成为这个信用背书的第三方。”


当董心书第一次踏上星洲这片土地时,他从未想过要扎根此地,但随着新加坡区块链行业欣欣向荣和Zilliqa蓬勃发展,他选择将这个移民国家作为自己的创业基地。

年轻的技术天才,总是要面对团队、名利和初心的取舍及调整,一如电影《社交网络》中的情景。最初公司没有成熟的管理机制,每天连轴转,也面对需要短时间内招聘很多人才的压力。他不得不从单纯的技术人员向管理方向转变,历经调整,董心书告诉笔者:“目前(Zilliqa)的团队已经比较稳定。”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这是一句江南的名诗,对于董心书而言,团队在变、时光在变、自己的状态也在变,不变的唯有那份初心和使命感,他怀抱着技术理想,希望见到一剑霜寒十四州的时刻,他一再强调:“如果对区块链领域感兴趣,应该有一个使命感,要希望推动这个技术往前走。”


来源:链英雄

作者:杜昀烁

版权:本文由链英雄授权刘韧刊发


Publish: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