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刘韧 | Created: 2018-06-03
(新浪创始人王志东)
本文写于2001年。
2001年6月4日上午07:03《新浪科技》发布《新浪网执行长王志东辞职,营运长茅道林接任》的消息,全文如下:
(美国加州桑尼维尔3日讯) 新浪网6月3日宣布,执行长王志东已经因个人原因辞职,新浪网董事会并立即指派现任营运长茅道林接任执行长。王志东将担任新浪网首席顾问。
原任新浪网营运长茅道林在转任执行长后,也将出任新浪网董事会的董事。茅道林在1999年3月加盟新浪网担任营运长之前,原担任华登创投公司(Walde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Group)副总裁,茅道林拥有斯丹福大学工程经济系硕士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新浪网中国总经理汪延也同时被提升为新浪网总裁,他将继续负责中国新浪网的营运。汪延在1996年加入新浪网,是新浪网中国网站的创始人。汪延拥有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学士学位。
新浪网董事长姜丰年表示:“从新浪网开创到目前的成功,王志东都有显著的贡献,我们对于他因为个人其他的兴趣而决定离开新浪感到深刻的惋惜。我们对他过去多年来的杰出表现表达感谢,同时也对他未来的发展祝福”。王志东同时辞去了新浪网总裁与董事会董事的职务,这项辞职已经生效。
姜丰年也表示:“在新浪网过去几年的成功发展中,茅道林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新浪网董事会对于新的经营团队由他来领导,具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他将可以带领新浪网迈向另一个成功的高峰。”
新浪网也同时宣布,为了保持公司组织与财务上的灵活性,并达成长远的发展目标,公司决定在6月底前将全球员工人数缩减百分之十五。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2001年6月25日下午2点55分,王志东在北京西客站附近的信苑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对近百名记者,王志东就新浪网最近的事态发展发表正式声明,全文如下:
经过过去几周的认真思考,我认为有必要打破沉默并澄清一些事实。
首先,我从来没有提出辞去新浪网的执行长、总裁或董事会董事的职务,也没有签署过任何与此相关的文件。事实是,新浪网的其他董事会成员向我宣布他们决定更换公司的执行长,我事先没有得到他们要采取这一行动的任何通知。而且,当时他们没有对这一行动向我作出任何书面或口头的解释,也没有给我对这一行动或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解释的机会。直至今日,我仍未得到任何形式的解释。
我对新浪网的董事会成员的这一做法,以及后来的各种行为感到非常震惊与不解。作为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及执行长,作为一个对这个公司作出相当贡献,并且自其创办之日起直至上市、壮大一直对之关心备至的人,我认为应该得到新浪网更为合理的对待。我对新浪网董事会成员迫使我离开所采取的方式的正当性表示怀疑。我已经请我的律师研究这些问题。
我知道,目前新浪网在业务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认为在这个困难时期,我有责任与公司全体员工一道努力,共渡难关。如果在这关键时刻提出主动辞职,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在知道这一行为将可能伤害公司的利益的前题下,辞职更是违反职业道德与规范的。我也清楚,我有义务为新浪网谋求最佳发展,为新浪网的全体股东争取最大利益。作为新浪网的主要股东,我也有权要求新浪网董事会成员对他们的重大决定作出解释。尽管发生了这一切事情,我仍然希望我和新浪网董事会其他成员能够达成公正的、互利的解决方案。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沟通。我将继续进行与新浪网董事会成员的磋商。
我希望对在过去几周来竭尽全力支持我的所有新浪网的员工、客户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在这段对我个人来说非常困难的时期,我由衷地感谢你们对我的鼓励。
王志东
2001年6月25日
王志东起先不想让我们知道他在友谊宾馆的“小屋”。
2001年7月17日下午两点的专访原本约在友谊宾馆咖啡厅。下午一点半,我们拨通王志东的手机告诉他,“我们已经到了。”王志东说:“我正在开会,一会打给你。”一刻钟后,王志东回电说:“你出来,咱们到另外一个地方。我现在就在门外,你出门向右看,我穿橙红色衣服。”
一出门,就看见王志东光着脚穿一双凉鞋站在那里向我们招手,王志东脚上那双本色的凉鞋,让我们觉得眼前的王志东和1997年的王志东没什么分别。那时,王志东有点名,但不是很出名。
握完手,王志东解释说:“咖啡厅里人太多,正好我在这边有间小屋,很安静。”
王志东的“小屋”并不小,100多平方米,北京很多小公司的Office也就这么大。“小屋”里有秘书、传真机、打印机等。王志东在进屋之前,就告诉摄影记者:“不要乱照。”他可能是怕很多人知道这个地方。
王志东的夫人刘冰也在,她还挂着新浪的胸牌,她说她还在新浪上班,“今天是我和王志东结婚10周年,所以,这个下午过来陪陪王志东。”
谈话是从王志东的龙凤胎开始的,在去“小屋”的路上,王志东很骄傲地翻出钱包里的照片给我们看,还说,他不知道求伯君的龙凤胎是真是假,但小龙小凤是真的。王志东最近对真假的问题,看来十分在意。
尽管刘冰对我们说,我们是来这个“小屋”惟一的记者;尽管刘冰说,等本书改版完成要送个花篮过来,但王志东依然不愿意按时间顺序向我们陈述6月1日他是怎样被解职的,似乎有难言之隐。
至于可以向《知识经济》说的,王志东保证,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都是可以负责的。为了防止口误和笔误,王志东要求本文写完,给他看一下,我问他的邮件地址是否还是新浪原来的那个,他说:“你也可以将staff.去掉。”Staff.是表示新浪内部邮件使用者的意思。
本次采访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王志东是在一个实在难以回答的问题前,结束这次采访的,他欲言又止,瞄一眼数字录音机上的时间说:“1个小时45分钟,差不多了吧。”当我们同意结束时,他如释重负。“有些真话可以不说,但一定不说假话。”说起来轻松,操作起来并不轻松。下面看王志东的操作。
6·25新闻发布会
作者:6·25新闻发布会前,舆论同情你是受害者;6·25新闻发布会后,包括你朋友在内的很多人搞不懂你要做什么?
王志东:我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了什么?我只说了一件事——我没主动辞职。为了说明这个,顺带又说了,我没有签过有关的文件,他们是突然袭击,他们没给我解释的机会。我不知道(被辞退的)理由,所以,我要找一个律师协助调查这个事件等等。其实,我只说了这样一件事情。
作者:6月26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念完声明,王志东大声宣布:“我现在在法律意义上依然是新浪的法人代表,对新浪负法律责任。我很负责任地说,我绝不会以所谓的个人兴趣为名,逃离一线的战斗。”
6月26日下午,新浪董事长姜丰年在台湾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公司正通过律师,要求王志东将新浪互联70%的股权转出来。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是实际负责经营新浪网北京入口网站的公司。”
舆论就此认为,王志东在拿新浪上市时的政策漏洞和新浪讨价还价。
王志东:但是,你要注意到,我从来没提过ICP公司的问题,不管是公开或者是私下。
我想这个舆论的来源有两个:一是记者或网友发出去的,其实在25号之前,我已经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言论了,说掌控权还在王志东手上,但这句话我从来没说过;二是新浪自己提的,姜丰年在台湾新闻发布会上自己提的,这个事情我根本没有提。
有人问过这事,我只表达两个观点:
一、这个结构不是我做的,是由美国的律师、中国的律师、公司的律师、投资方的律师,好多个律师一起提出来,并和信息产业部一起设计的。这个结构是得到了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和承销商一致同意和批准了的,而且这个结构在招股说明书里是公开的。
二、至于以后如何处置这个结构,我只能说,我会按照合法的途径去处理。
作者:有人说,如果不满足王志东的要求,他就会利用这个结构来威胁。
王志东:这是别人的推测,别人的想法,我无法控制,我从来没有提出这个。有这个舆论,表明有人在谈论这个事情,当然,有人是善意的,有人是恶意的。新浪那边有很多部门,包括公司内部一直在强调这次事件是上市公司的事情,和国内ICP公司无关,这些都是他们提的。
作者:那么,“黑锅、叛徒、出卖”又都意味着什么?
王志东:我在发布会上只讲了一点——主动辞职是假的,我没有主动辞职却说我主动辞职,这是虚假的。既然有人对上市公司,对投资人披露了虚假消息,我觉得,我有责任说出来。
说我主动辞职,会给我造成两个很坏的影响:第一,我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离开了,也就是逃兵,我很讲求自己的名声的,这个“黑锅”我绝对不能背;第二,我和投资人吵架,最后拿辞职要挟董事会。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我走之后对新浪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离职是我主动提出的,那责任在我,作为职业经理人,我绝对不会这样做,所以,我有必要澄清。
这件事情处理得非常蹊跷,比如说,为什么会用突然袭击的方式,为什么不安排任何过渡?换掉我可以说成想换一个方式,但是为什么在公司内部选接替人? 他现在做的,他原来就在做,换成了他,没提新的模式,没提新的路子。所以,换我不是业绩问题,是什么原因,现在还是说不出来。至于段永基说的那些话,我本来还想反驳,后来一看内容,觉得没有必要反驳。
作者:有观点认为,你现在被解职,是从1997年融资到2000年上市把绝大部分决定权出卖给别人的成本,既然你在当年已经决定将自己的命运交给投资人,以换取他们的资金支持,那么在今天,你就应该愿赌服输,安静地走开,没必要那么激动。
王志东:第一,你觉得我激动吗?头三个星期我什么都没讲,6·25新闻发布会讲了一个事实之后,我也没有太多地讲,如果激动的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第二,我尊重游戏规则,说实话,违反常理、不按游戏规则出牌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我说我有被“出卖”的感觉,可能是游戏规则“出卖”了我,也可能是有人“出卖”了游戏规则。愿赌服输的前提是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可能赌,才能愿赌服输。如果有人出老千,出阴招,怎么可能愿赌服输?
第三,你不能说,当初我不该成立四通利方公司,不成立公司就不会有今天;不能说,错在当年上市,这样联系起来很勉强。
作者:你出局和股东对互联网失去了信心或者说股东急了是否有关系?
王志东:确实和互联网低潮有关系,如果大势不是大起大落的话,大家的心态不会这样浮躁,有些矛盾也不会这么激化,有些问题看待起来也会更加冷静。
冷静和信心非常重要,危机的确有,但你可以看到,在新浪各个高层各自的讲话中,我对互联网一直是充满信心的,而有人是没有信心的,所谓的捆绑理论就是没有信心的表现。我不知道,新浪应该将控制权交到一个有信心的人手里,还是应该交到一个没信心的人手里。
作者:传闻说,你是因为不同意新浪和中华网合并而被“干掉”的。
王志东:我在5月之前就说过,我不反对任何的谈判,但是任何行动都必须有充分的条件和理由,都必须对股东、对公司有好处,如果条件不合适的话就不可能去做。我和中华网总裁叶克勇在北京做过相应的谈判。
作者:有人说,这次是王峻涛将王志东给害了。
王志东:我不这么看。我和王峻涛很早就认识,大家都在这个行业,我很尊重他。他也很有韧性,百折不挠。说实话,业界有韧性的人不多了。
现在,我对张朝阳也有相当的好感,他有精神。大家不一样,有人性格含蓄一点,有人开朗一点,有人暴露一点。我感觉王峻涛心直口快,敢于表达,他非常值得尊重。
虎穴龙潭
2000年新浪上市前夕,采访完王志东,和王志东夫妇在中关村一家小酒馆吃饭,席间谈起《柳传志心中永远的痛》一文,刘冰说起了王志东被逼出新天地的“惨状”,“我们那个时候说什么,也没人信,王志东今天成功了,大家可能就信我们说的了。”
那天,我们相约由我来写一本有关王志东和新浪的书,没想到那次“出局”还没来得及写,王志东这次又出局了。
作者:你现在的心情是否和1993年你出走新天地时一样?
王志东:新天地那次,当时很迷茫,挺委屈,但感觉并不突然。那次前后拖了半年多,半年多时间内矛盾已经被激化了,我曾经试图进行弥补,后来证明无能为力,也就心死了。
我当年比较意气用事,主动提出不干了。我写了辞职信,把软件打包好,交给他们,我没提任何条件,我的意思是,什么都归你,我走人,我只要保持我的自由就行。但是,事后依然被新天地纠缠了很长时间。
作者:还有什么可纠缠的?
王志东:他们到处宣称王志东档案还在他们手里,所以,王志东还是新天地的人,所以王志东所做的一切都是属于他们的,都是职务发明,他们是要在法律上给我压力。后来,新天地又到政府官员里面、客户那里、媒体上宣扬这些,还说我会带着中文之星的源代码出国“叛逃”。当年和现在不一样,当年我是有苦难言,我觉得自己很冤,但无处诉。当年困扰我的是:一走了之?还是留下来继续和他们纠缠?我不抽烟,不喝酒,再没别的解脱。我只能劝自己,“我还年轻,再搞一个也会成功的。”不像这次,我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我现在的朋友比我原来想象的要多得多,而且,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也给予我很多帮助,这个是花钱买不来的,是别人得不到的。
作者:四通原总工王缉志当年听说你要去四通,是不是劝过你不要去?你是不是对他说过:“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也不想换来换去了。”
王志东:我跟王缉志很早就认识。1993年他也刚离开四通不久,我和他谈了很多次,他和我讲了他在四通的遭遇以及他的看法。我当时觉得王辑志挺冤枉,他完全是一个学者。我曾经试图当调停人,还提了一个方案,我说,王辑志也不容易,四通有钱,成立一个王辑志研究所,再把王辑志请回来,研究所投入又不大,四通却会显得很大度。老段说,“哎呀,这个我们当时也有考虑,要给予讨论啊。”后来,才发现这个已经不可能了。
有王缉志的提醒,让我一开始就可以知道怎么防范,和四通谈判时我要的条件也比较苛刻。我提了四点:一、管理方面需要独立;二、投资必须足够大;三、公司必须专业;四、我必须占股份。如果没这四个条件,我肯定不干,因为没有这些条件肯定很危险,公司的发展方向也就没有办法保证。我的警惕性一直挺高,我花了不少精力防止出现问题。
作者:具体防止什么?
王志东:第一,四通答应投资的500万元必须真正进来,并控制在公司手里,用于项目开发。中关村当时很多公司都是钱进来一下,马上抽走,我需要的是对这些钱的实际掌握;第二,四通利方在管理上必须保持独立,包括销售、开发新产品上的独立,不这样管理就乱了。四通不能够随便平调、安插人进来。如果这中间再安插一些别的,比如什么心腹啊,那么,公司管理如何保证,如何有序?给我的股份以及给其他管理人员的股份则一直到1997年融资的时候才以期权的形式兑现,所以,我那个时候花了非常多时间谈这些条件的落实。
作者:既然这样为什么还选择四通?
王志东:我从中文之星出来,需要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我自己凑几万块钱,也能够成立一个公司,但我感觉起点不高,未来发展会比较慢。既然四通有这么一个基础,有这么一个平台,为什么不用?至于其他,我认为,我提高警惕就行了。
严援朝的股份
1998年,我特别想在《知识英雄》写CCDOS作者严援朝,王志东说,我帮你约。采访结束后,严援朝、王志东夫妇和我在中关村一家小酒馆吃饭,言谈中,我能感觉到他们之间关系的亲密和融洽,他们还一起调侃了四通。那时,王志东就说,自己是四通和四通利方之间的一道屏障,他在尽力给四通利方保证一个独立自主的环境。
作者:外界盛传1997年融资的时候,王志东霸占了四通给严援朝的股份,独享了21%的干股。
王志东:我估计这句话可能是新浪高层的某些人传出去的。1993年,为了让严援朝放弃自己的公司加盟四通,四通给了严援朝在当时看来相当大的一笔现金。一直到1997年,严援朝的身份都是四通总工,享受四通总工包括四通期权在内的一切待遇。
所以,按照当时的情况,我和严援朝来四通实际上是分开的,基本情况是:严援朝拿了现金和四通的期权、职位,而我选择拿干股。
其实,说老实话,这是我和严援朝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严援朝一直到1997年才把关系转到四通利方,1997年,我和严援朝跟四通谈过股份的事,包括老段都完全同意。
我和严援朝在一起合作了那么长时间,我们两个从来没有谁抱怨过谁,我尊重严援朝,他也挺尊重我,这其实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这个时候有人把这个东西挑出来,说实话是相当阴险,而且别有用心。
作者:股份比例在1993年是如何约定的?
王志东:按照1993年四通和我签的合同,是给我30%的干股,合同原文我还留着。到1997年为了做融资,我最后接受了21%,并增加10%的期权给其他管理人员,这两个加起来兑现的是30%。
作者:本来是你让出了股份,为什么还有人要挑起这件事情?我觉得非常奇怪。
王志东:我也觉得奇怪。所以,是别有用心。
作者:给你的30%股份,和严援朝一点点关系都没有?
王志东:事实上当时正是严援朝坚持让四通给我个人股份的,这一点我会一直都感激他。我当时跟四通和段永基说,我过来当总经理,那就给我30%的股份,在重组的时候,我实际拿的是21%。
作者:你为什么会同意少拿呢?
王志东:我不这么做,当时就不可能融资,太多的细节我就不讲了,这里面再揪就是一大堆问题,我现在能讲的是:第一,当时我和四通签的合同那30%是给我的,没有这个条件,我当时也不可能过来;第二,严援朝有其他的安排,与这个股份无关。1997年融资的时候,我们和律师都做过法律的审计,早有定论。严援朝对此也没有抱怨过。
作者:1997年融资以后,你和严援朝在四通利方各占多少股份?
王志东:我的21%,融资后稀释到13%左右,并且没有参与分配期权。当时的投资顾问、律师都认为我应该参与分配期权的。严援朝融资后便全职进入四通利方,并作为管理层分10%的期权,因为他是创始人之一,职务也非常重要,所以,他和财务总监马克的期权都是比较多的。
这件事当时已经“结案”,现在又把它揪出来,说实话,很像文革作风。文革不是经常把很多已经定案的事情挑出来,挑拨激化人跟人之间的矛盾吗?我觉得这种做法非常的不地道。
作者:你现在还能和严援朝一起吃饭吗?
王志东: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们还属于那种可以随时打电话的朋友,我现在和严援朝、姜丰年都还是很好的关系。
汪延与茅道林
汪延和王志东是老交情。早在1991年王志东开发BDwin的时候彼此就认识了。后来,王志东做中文之星,汪延一面在巴黎读书,一面做成了中文之星在欧洲的最大代理商。
1996年4月27日,王志东、汪延和李松波三人谈了一整天。尽管汪延、李松波走进王志东家门之前,还反复强调:“决不卖身到四通利方,要自己创业。”但最后还是没能经得住王志东的诱惑,王志东对他们说:“不管怎样一种合作方式,事情总要先干起来。我这里有办公室,你们可以先在我这开始。”
第二天,当汪延和李松波走进四通利方的时候,才知道王志东早有准备。王志东为汪延和李松波准备了新桌子、新椅子、新书架、新机器、三条电话线,另外,还配备了一个新人。三个星期后,汪延和李松波“投降”,从此不再嚷嚷要独立成立公司,而是在四通利方里面成立了国际网络部。
——摘自《企业方法》之《网上寻梦》
1999年,为《网上寻梦》采访汪延的时候,汪延有意无意地强调了自己做Internet的独立性,强调了一开始只是想和王志东的四通利方合作。也难怪,在1999年,当我要采访四通利方网站的时候,当时的公关经理丁平说,“你采访汪延吧,是他在做。”我说:“不仅要采访汪延,还要采访王志东。”而到2000年,再要采访新浪的时候,采访王志东一个人就够了,到2000年,王志东已经全身心扑在新浪上了,而1999年他的主要心思还在四通利方软件上。
作者:据传,向你动手之前,征求过汪延与茅道林的意见,问过他们,新浪缺了王志东行不行?他们说行。
王志东:过多的我就不讲了。一件事情从来都不可能是一个人做起来的,新浪从来都是一个集体的功劳,要不,新浪需要花那么高工资养那么多人吗?
新浪公关部经常给我提意见说,网易、搜狐的宣传非常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我不配合,好多采访推给了别人。而我觉得,一件事我该说的说完了,就不愿意再说。我跟公关部讲,如果还有采访,尽量多报道汪延、严总、茅道林、姜丰年。公关部说:“这样对品牌不利,你的暴光率不及张朝阳。”我当时就跟他们讲,咱们公司要给人一个群星荟萃、靠集体做成功的印象。难道这就意味着王志东可有可无?
小的时候,我爸带我去听音乐会,我最看不明白的就是指挥。指挥什么乐器也没有,手里就拿一个小棍子,所有的声音都是底下的人发出来的,而且,指挥还特别不礼貌地拿屁股对着观众,但难道这个指挥可有可无?听众第一束花要送给指挥,有第二束花的时候,才会送给第一小提琴手,这是为什么?
汪延、茅道林对新浪都有贡献,都做过很多事情,否则,就是我的不是了。如果他们什么事情也不做,怎么对得起他们的工资。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座位和不同的风格,不能说第一小提琴手看指挥不顺眼,就将指挥一脚踢下去,我想,底下的观众也不会同意。
作者:你在新浪的办公室还保留着?要保留多久?
王志东:还保留着。在6月初已经和老姜他们都打过招呼,他们都同意了。我现在有时候过去,不方便的时候就不过去。
作者:为什么还要去那个令你伤心的地方?
王志东:在新浪,我没什么好伤心的,新浪是我成功的例子,那是我的自豪啊,所以我愿意过去。
作者:每次经过总裁室你不难受?
王志东:第一,新浪没有总裁室;第二,其实这个权位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好难受的,但是,如果我看他们在糟蹋钱,我心里会难受;如果我看到他们有损新浪的名誉或者形象,我心里会难受。
作者:你的名片会怎么印?
王志东:我现在还没有印。我的新公司起来,我会印新公司的名片。新浪那边还有一些事情没有结束,而且,按新浪的说法,我还是新浪的高级顾问,哦,不,是首席顾问,很多事情了结之后,如果还是事实的话,我还愿意在名片上印新浪首席顾问。
作者:这之后,你见过汪延吗?
王志东:见过见过,只是没有说过什么话,他不想向我汇报什么,我也没有管他做些什么。
作者:你去新浪上班那天,汪延就回家了?
王志东:这个我在网上听说了。
教训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别家副总像流水一样流进流出的时候,王志东和他的领导层经常讨论谁是新浪“营盘”的问题。新浪认为不能或缺的人,新浪会想尽办法将他留住。与此同时,新浪也保持着5%到10%的人员流动率,王志东说,“太低了不行,太低了会有沉淀,新鲜血液进不来。”
——摘自《中国.com》之《新浪(1998.12—2000.3)》
作者:1993年被逼出走,使你学会了警惕,学会了保护自己,2001年再次被逼出走,你要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王志东:一、新浪膨胀得有点过快,在膨胀过程中,企业文化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二、公司规模,或者说业界希望新浪的规模同业界能够提供给的机会、空间不符合,这样就有一个很大的反差,很容易造成内部的动荡;三、因为膨胀得过快,人才培养没有及时到位,这样一来,公司就会失控。
今后,再办公司,我会注意控制规模,另外,我会更注重人才的培养以及企业文化的建立。
作者:你所说的人才的培养是不是也包括子弟兵的培养、忠诚度的培养?
王志东:无所谓忠诚度,主要是企业文化的认同、价值观的一致。
作者:今后再办公司,你一定要占超过51%的股份吗?一定要有对这个公司掌控吗?你是不是挺羡慕丁磊占网易58.1%的股份?
王志东:这不一定,股份本身不是关键。大家都会从过去吸取教训,有人说王志东太善了,没培养好子弟兵,我想不是这些原因,这里面有很多关于人生的想法在起作用,比如,人聚财散,财聚人散的想法。比如,共同发展的想法。至于财务股份应该怎么分配,我想只是一个财务的问题,财务问题只要合法就行,没必要占到掌握控制权的股份。
作者:你后悔吗?
王志东:第一,四通利方不这么发展的话,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所以,没什么可以遗憾的;第二,如果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不会出现类似的事件;第三,新浪直到5月底还是最稳定最团结的,它的执行能力是最强的,在业界的影响也是最好的,也给了员工一个共同发展的机会,我干得很开心,也很有成效,我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作者:今后选投资人的标准是什么?
王志东:我首先要明确我自己要做什么,以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不是一个纯粹为钱做事的人,我基本上不能纯粹为钱服务,为资本服务。我这个人基本上是看好了,有信心了,有热情了,才会去干,所以,我要等让我冲动的事业定下来之后,再去寻找对我的信念认同的投资人,他认同了,就投资进来。
我接受了投资人的钱,当然就要给他一个承诺,而且要兑现我的承诺,让他得到回报,这是基本的道理,这也是我现在办公司的想法。我对自己有信心,也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我在中国申奥成功之前就对中国有信心。
作者:新公司继续做互联网?还是做软件?
王志东:这个很难讲,会留在IT行业,但不会继续做门户。我认为新浪已经把中文门户做到了头,我没有必要再去做一个。
作者:既然门户已经做到了头,你觉得新浪会盈利吗?
王志东:我认为新浪是最好的,但还可以做得更好。按照我原来的计划,我认为新浪很快就可以实现大规模赢利。但现在就要看那新的领导班子了。退一万步来讲,中国的门户不只新浪一个,新浪可以没有王志东,其实中国互联网也可以没有新浪。
所 得
作者:你从新浪得到了什么?
王志东:一种心想事成的感觉。从1993年创办四通利方起,我就梦想做一个国际化的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到1997年,我的目标就更明确了,要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要将公司变成一个市值几亿美元的公司。我还要在美国、香港、台湾有Office。新浪一步一步地成功,一直到去年上市,股价一度高达58美元,市值超过20亿美元,这样一个成就,说明我已经完成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经历,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成果,这是我得到最多的,是不可代替的。
公司国际化了,公司的管理层和我自己的收入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点也是很多人以前想像不到的,新浪北京很多人的工资直接拿的是美国的工资,他们的工资和美国职员拿的是一样的,新浪一直不买车,一直租两辆车。但是,新浪楼下摆满了车,不管是我还是公司其他人都得到了回报。假如不是遇到股灾,新浪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多的是。
作者:传闻说你用新浪上市时的政策漏洞威胁新浪,是因为你做新公司急需用钱,而你在新浪这些年没有赚到什么钱。
王志东:“要挟论”我完全不同意。1997年那么困难的时候,我都能为四通利方融到那么多钱,我现在能融不到?说实话,我现在就是借钱,都能借到一大笔钱。再者,我在新浪至少有100万原始股,就按照今天的价,也能卖100多万美元,以前我是CEO,是董事,以前我不能卖,即使现在还不能卖,抵押总行吧,如果真的需要用钱,用这些就足够了。
作者:有人说,你行使期权的时候借了公司钱,借了多少钱?
王志东:我看到了那篇东西,那是假的,有些信息有误,结论是错误的。我要讲一点,我办公司,我自己理财,我会那么笨吗?会把自己变成破产?
作者:你现在是看好新浪股票呢?还是能抛就抛?
王志东:至少我现在还是新浪比较重要的股东,只要我不卖的话,我就还是新浪的股东。
作者:你离职对新浪有哪些负面影响?你怎样看待这些负面影响?
王志东:负面影响从他们做那个决定开始就已经有了,从那时候到现在,我只说了一个事实,我觉得对一个公司来讲,或者是对个人来讲,如果经受不起一个事实的打击,我觉得是他本身有问题。除了新闻发布会,到现在我做过什么?没有!从这点讲,我是真心希望新浪好,新浪是我的“孩子”,新浪未来的领导人一定要对得起广大的股东,对得起广大的网民,这样才可以。
作者:6·25新闻发布会是你的主意还是别人的主意?
王志东:开发布会是我和律师商量的结果,我有一个事实要讲,已经拖了三个星期,如果我还不讲,就会给人一个印象——我默认这个事实,甚至可能是共同欺骗啊!
作者:你怎么看,段永基说你,8年了没赚一分钱?
王志东:别人怎么讲,反正嘴巴是长在别人头上,别人怎么讲我没有办法控制。是是非非自有公论,大家都很聪明,其实都已经很明白,我不需要多讲。
作者:有人讲,姜丰年年底也要下课,姜丰年在这个事情上很护着你,你怎么看?
王志东:这个事情我很难评论。我和姜丰年私交很好,姜丰年对人挺真诚,他讲话时很动感情,甚至还会眼泪汪汪。有些真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讲,但不能讲假话,姜丰年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或者,有时候他过多地说出一些真心话。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我觉得我比较能够理解他。
对 证
段永基说:“我现在的工资是市政府定的,每年20万人民币,而王志东一年要30万美金,我这20万省吃俭用,他拿30万美金,这钱还随便花,公平吗?”
——摘自2001年6月29日《中国经济时报》
段永基说:“人和人智商差不多,从生理学方面统计,人群中有5%的白痴,5%的优秀人才,剩下90%的人智商差不多。”段永基认定他绝对属于那90%的,王志东和严援朝都属于5%的优秀人才。我们说王志东是优秀人才,但他没有你取得的成绩大,段永基说:“王志东还年青,他到我这个岁数,一定不只是我这样。”
——摘自1998年版《知识英雄》之《段永基不同》
段永基说:“对新浪网,四通已经投资了八九年了,投了上千万人民币,迄今为止一分钱没得过。很多美国投资者,17块美金甚至20块美金投给新浪网,到了现在也是一分钱没有得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投资者用换一个人当总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为什么却换来那么多的谴责呢?中国的媒体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们这么多年了一分钱没挣过,而王志东一直在哗哗地花钱——应该是烧钱。我们换一个烧钱不太历害一点的,你们就同声谴责:资本是多么的无情,赤裸裸的丑恶的资本!”
段永基说:“你们说我们多么的血淋淋,王志东拼命地烧我们的钱,就不血淋淋了?王志东对于新浪可是一分钱都没有投过。但是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是我们拿着上千万的钱,给王志东打名声。”
——摘自2001年6月29日《中国经济时报》
段永基说:王志东报告我四通利方网开通了,我想我一定要支持他,成为他的一个访问者,但是一上网之后就离不开它,每天都要在上面学习。
——摘自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
时间:2000年11月5日晚
地点:中央电视台第10演播室
段永基说:王志东办四通利方以后,每天睡觉时间不超过六小时,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敬佩。他如果上市成功,他自己的身家是两亿美金。
——摘自中关村会议之第三次会议纪要
时间:2000年1月19日
地点:中关村创业大厦0913号
来源:《知识英雄2.0》
作者:刘韧
Publish: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