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君在哭

Author: 刘韧 | Created: 2018-05-06

张静君,广东省普宁市燎原街道泥沟村人。1978年,张静君以全县第一名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大学毕业时,她放弃了留校任教机会,分配到了广州市电信局。1996年,张静君33岁,任职广州数据局局长,负责广州整体互联网建设,随后广州首个网站--广州视窗上线。它由广州电信数据分局工会投资的飞华公司运营,后者在张静君接手后,利润提高十倍。1997年,张静君与丁磊合作,在国内率先推出免费邮箱——163。1999年,在增长迅速却没有直接收入的压力下,张静君决定卖掉163邮箱,引发了当年轰动一时的“163电子邮局5000万转手事件”。由于未事先核请上级单位批准,张静君被免职。2000年,张静君从低谷中奋起,创办时代财富科技公司,定位网络资讯业务。

200023日,轿车飞驰在广州至汕头的高速公路上,丈夫在前面开车,张静君木然坐在后面,一句话都不想说。一头是故乡,一头是15岁起做梦的地方。二十多年来,多少次从这头带欣喜到那头,这一次带回的却是一颗遍体鳞伤的心。电话又响了,又一个安慰的电话,他们都是看了报上的消息,连忙打来的,这样的电话张静君在这段路途中已经接到五十多个。接完这个电话,张静君开始问自己,怎么那么不争气?怎么要在昨天书记、局长告诉她将她免职时当面哭泣?“应该早有心理准备的,应该早就准备好一个人承担一切后果。”“太理想主义了,总觉得,既然自己出发点是好的,起码为163.net增值了,又能够说我怎么样?我能够坏到哪里去?”“总觉得,这件事情最后说清楚了,领导还是能理解的,怎么会有这么一个绝然的决定?”“不是太留恋局长的位置,也不是官瘾太重,只是自己的付出,不但得不到承认,反倒成为一种罪过,一种错误。”除了委屈,张静君能够感受到的只有灰心。此时的电话,来得是那样的不合适宜,每一个电话都会重新挑起张静君的伤心。“你不说,我还觉得无所谓;你一说,我又觉得很委屈。”


19进电信

广州电信数据分局局长办公室,张静君在清理自己的私人物品,准备走人。整理到满满一柜子奖状时,张静君又落下了泪。“我知道,我付出了,我知道,我没对不起这个企业。”1978年,15岁的张静君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不上北大、清华是害怕出远门,选择计算机是受科幻小说影响。1982年,19岁的张静君将同学都送走,一个人拎着背包到广州电信局报到。作为最底层的技术人员,张静君在电报分局自动转报机房值了4年机。这期间,张静君有成就感,也有挫折感。成就感来自很多张奖状,挫折感来自老的技术权威,这些人没感到“小张”的压力之前,会帮“小张进步”,感到“小张进步”太快的压力之后,则会利用一切机会贬低她。张静君不是遭挤压就放弃的人,为了看技术资料,她自学日语,有段时间她的日语水平可以当翻译。她和同伴的技术成果为国家节省了几百万美元,但此时她也学会了怎样向技术权威们让步,将自己的名字署在最后不就行了,就这么容易。1986年,张静君被调至广州电信局机关,用2.9万元一台的IBM 8086PC开发广州电信用户资料、计费、114、电信地下管道管理等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么大的系统只有张静君等5个人在干,干得很苦,有时为调试一个计费系统,她要一个星期不回家,每晚睡一两个小时。此时,张静君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所以,“最熟悉计算机底层的技术,最知道一线技术人员的心态。”因为,她就是一线技术人员。1991年,张静君当上了科技处项目科长,负责整个广州电信计算机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工作。从自己干到管理近100个工程师一起干,张静君将事情做大了,但两三年之后,她也发现自己在技术上落伍了,但这没妨碍,1996年9月,33岁的张静君当上数据分局局长。张静君的路似乎走顺了。


’96办飞华

1996年10月,张静君在Internet上看到了马云在杭州做的中国大黄页,她眼前一亮,觉察到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马上就学,马上领人到处敲企业的门,给人介绍什么是Internet,说服企业一定要在Internet上有个窗口,否则,就会落伍。敲100个用户的门不见得能拿到一个单,张静君们第一次经历了被人拒绝的挫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电信那种自傲的心理被打破了。1995年9月,张静君被叫到领导办公室,领导对她说,派你到数据分局当副局长,先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没等张静君答上自己的意见,调令已经下来了。这大约就是那种令人愉快的强制。张静君去数据分局的时候,广州的Internet正在建设中。刚开通的时候,张静君并不太明白Internet是怎么回事,只是将它看做区别于电话、DDN等网络的另外一个电信网络而已,所以,一开始建的只是接入平台,没想到要建信息站点。1995年底广州Internet开通的时候,还没有计费功能,张静君当时想的最多的是赶快将计费系统开发出来,将电信花在Internet基础建设的投资尽快收回来。这种心态一直延续到1996年6月张静君接到由英国打来的一个电话,在英国留学的朋友告诉张静君,劳斯莱斯一个工程师要来中国,在Internet查广州,查不到,就说:“怎么广州不是一个城市,广州没有酒店,在Internet上没有登记的酒店,就不能称为酒店。”此番言语让张静君感到有愧于广州,有愧于广州的Internet。广州视窗www.gznet.com从此诞生。广州视窗由飞华公司投资运营,飞华公司是广州电信数据分局工会在1995年投资50万元办的“三产”企业,其业务起先是提供电信不做又与电信有关的服务,比如电传机维修等等,开始的时候谁也没将飞华当回事,仅仅把它看作职工福利的另外一个来源。1995年飞华公司四五个人,十多万元利润。1996年,张静君接手飞华,觉得这里面有商机,也就是在那时候,张静君觉得自己除了做好一个技术人员,一个电信官员,自己还有做企业家的素质。张静君先任飞华总经理,后任飞华董事长。张静君如此投入飞华,还因为飞华的增值服务可以使广州数据分局在Internet上有优势,“如果仅仅是ISP接入服务,广州数据分局和其他省市的数据分局又有什么分别。”广州视窗一开始没想商业化,只是觉得应该为广州在Internet上开一个窗口,后来想商业化了,又有点矫枉过正,觉得非得收钱,而且非得收很多钱不可。广州视窗为企业在Internet上开一个窗口要收3万到5万元,这看起来是暴利,其实并收不了多少个。“这种模式看起来还是不对,马云后来不做中国黄页了,去做阿里巴巴,也说明了这种模式不对。飞华的成功大家都看得到,飞华走过的弯路大家不见得知道。”1996年,飞华公司赢利近100万元,年终给数据局员工发了几百元福利,剩下的钱全留在了飞华,再发展。在飞华所得的利润里面,数据局员工比飞华员工拿得多。此时,张静君为数据局局长兼飞华总经理,她不从飞华拿工资。


招募carboy

网易BBS上曾经爆发过对电信的声讨,很多贴子是冲着张静君来的,很多人知道张静君在网上的ID为gtb。在遭到疯狂攻击的时候,张静君用了几个晚上时间,耐心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她有办法让大家觉得骂人的人很不像话,她最终掌握住了局势,坚定地维护了电信局的声誉,让人觉得电信的确尽力了,而且,电信还会不断地改进。carboy杨震霆就是在这场论战中认识张静君的,张静君在这场论战中的风采,让杨震霆觉得跟着这个上司干有前途。张静君很早就知道carboy,各级领导到广州视察,带到数据局参观Internet,张静君就会给他们看carboy杨震霆的主页,当时Internet上真正能够吸引人的主页不多,所以,张静君每次都是介绍杨震霆的主页。杨震霆原先在车行工作,所以,ID就叫carboy。杨震霆曾经是个非常好的推销员,迷上Internet后,无心再卖车了,老是找借口不去跑客户,在家上网。杨震霆是个有良心的人,觉得这样做对不起老板,十分想跳到一个Internet公司,将兴趣和工作二合一。而此时,从张静君角度出发,她非常想招一批和电信背景不同,有市场能力的人加盟到飞华中来,给飞华吹一些新鲜空气。张静君杨震霆在数据局旁边的西餐厅见面了,这是张静君刻意安排的一个地方,她怕在局里会面会使自己显得太官僚。在电信,张静君是一个很有权威的人,她的工作能力、工作成果和她的为人使得上上下下都非常服气。杨震霆不一样,第一次见面,杨震霆就给张静君挑出很多毛病,而且,老是冲撞张静君。1997年的张静君已经开始经意识到,自己总在一种很平稳,大家都顺着的环境中,可能比较危险,张静君意识到自己身边需要一些另类的人,需要一些敢说话的人。杨震霆来得正是时候。张静君最欣赏杨震霆的市场眼光,第一次见面,杨震霆就告诉张静君应该把飞华公司作为一个品牌打出来,在那之前,没人想过飞华公司还是个品牌,总觉得能赚点钱,能做些事就够了,总觉得飞华公司能做些事情都是电信的功劳,而且,一定要紧绑在电信上。张静君给杨震霆开了飞华最高的工资,每月4000元,杨震霆挺失望,张静君对杨震霆说:“你要来,就要按照这种等级。”杨震霆舍弃卖一部车,能提成几千元的收入加入了飞华公司做市场总监是出于对张静君的信任,总觉得跟着她一定能成大事。



’97帮丁磊

1997年5月的一个下午,丁磊敲开了张静君的门。张静君坐在局长的位置上,看到的是一个什么都没有,只有激情和志向的年轻人。丁磊非常强的说服力感染了张静君,让张静君觉得,这个人有本事,这个人能做事。丁磊来之前先给张静君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是飞捷公司总经理助理,说自己可以为ChinaNet做点事情,很希望能面谈一次。丁磊要见张静君也就见了,自打张静君从丁磊手中接过《丰富与发展ChinaNet建议书》,丁磊就开始不停地讲自己有搜索引擎、PUSH技术、BBS,讲这些技术可以解决ChinaNet上中文信息贫乏,用户上来就出国的问题。丁磊说中了ChinaNet当时的要害,张静君们此时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如果他能够做好,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机会。”张静君心中泛起了要帮这个年轻人的冲动。丁磊讲了一个多小时,张静君将五六张纸的建议书留下。送走丁磊,张静君立刻就去和领导商量丁磊的事,大家一致同意,可以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让他来这里试一试。“当时谁也没有把这当成一个商业机会,没有想到今天的网易是这样子。”张静君们为丁磊提供了服务器(直到1999年丁磊才将服务器归还)、网络带宽、电话以及办公室。地方就在广州电信数据分局的二楼,丁磊当时没有公司,叫网易工作室,就3个人。后来,丁磊壮大到十几个人,张静君将他们调了一个大的办公室。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外界搞不清楚丁磊和电信是什么关系,怎么他和电信那么好,只是觉得他备受电信照顾。丁磊的确有眼光,知道怎样通过BBS聚集人气,知道适时推出备受喜爱的个人主页,丁磊渐渐大了,和飞华的冲突暴露了,张静君从此不得不承受来自内部的压力。张静君对飞华同事解释:“不要说我给了丁磊什么样的条件,我给他的条件,也全给你们了,而且,给丁磊的条件绝对不会高过给你们的条件,你们的Website、BBS、个人主页为什么做不过丁磊。”飞华的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你张静君怎么能这样想,丁磊是什么人嘛?他得靠自己才能生存,我们怕什么吗?我们跟丁磊没法比。”张静君在拿丁磊激励自己的人,所以,这边的丁磊对张静君说:“我对你们帮助很大,有了我,你们才有了紧迫感;有了我,你们才看到了,网易能够做的东西,你们为什么不能做?你们受到了我的启发。”在后来的利益之争中,丁磊强烈表示自己有功于张静君,丁磊说,以他的本事,以他说服人的能力,还有他们开发出来的产品,到哪都能找到像张静君一样的支持。丁磊的这种态度让张静君很恼火。电信的人觉得张静君“引狼入室”;张静君觉得,能给丁磊的都给他了;丁磊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很窝囊。“每个人起步的时候,都是他最难的时候。丁磊当时是穷光蛋一个,他过来,我们给了他最基础的创业条件。后来他成功了,他记得的可能只是当初的窝囊、受气以及委屈,他是一个很好胜的人。”那时候,张静君没动过买下丁磊的念头,她说,当时还没有所谓的风险投资、孵化器概念,但即使张静君想买,丁磊就会卖吗?




’98开邮箱

丁磊一直有意在制造一个误解,将163.net说成是他的,他其实像亚信的似的,只是个系统集成商,将软硬件装好,至于经营和发展全不是他的事。我从没有听亚信说ChinaNet是他的,ChinaNet上用了很多Cisco路由器,能不能说ChinaNet是Cisco的。他很会混淆是非,这也是他的精明之处。——张静君1997年底,丁磊对张静君说,咱们一起经营一个像hotmail那样的免费邮箱怎么样?你们拿电信的资源投入,网易投设备和软件,一定能赚钱。丁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建议书写明了过了试用期,每个邮箱每个月收10元钱,赢利模式非常清楚。张静君注的第一个邮箱也是hotmail,对丁磊的建议很感兴趣,但丁磊的建议在电信局里面通不过,无论张静君怎么样花口舌,怎样站在丁磊的角度和局里面打交道,电信局还是不同意。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飞华和网易的矛盾已经显露了出来;2.1997年9至10月份,因为网易个人主页的黄色链接,公安全副武装到电信机房,将网易的服务器搬走,将他们的人叫到公安局,更为糟糕的是电信局也要负责任,电信局领导因此也要去公安局做解释,丁磊开始让电信局不放心了;3.后来的163.net方案为免费方案,电信没有免费的先例。张静君前后打了12个报告都没有结果,最后,张静君决定由飞华投资,一共119万元,5台服务器和丁磊的软件,做容量30万用户的免费邮箱。这是飞华最大的一笔投资。张静君没日没夜地和丁磊砍了2个月价,最后用几十万元人民币买下了网易的免费邮箱软件。“前面,我们帮他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一单是这一单。”“他很厉害的,他会让我觉得,他做不成了,要将这套软件卖给我,他挺委屈,很痛苦。”一边是丁磊的委屈,一边是飞华的质疑—为什么电信局不做,你要做?“我衡量了163.net的风险,觉得是飞华公司能够负得起的风险。”张静君当时说服同事的理由是:“一年发展30万户,通过他们的电话费和上网费,电信局所得到的收入是一千多万元,这一千多万元是中国电信收的,不是飞华公司收的,但毕竟是在为中国电信做贡献。”张静君抢着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她知道丁磊正在和263谈判。1998年3月16日,比263.net早一个月,163.net免费邮局开通,抢到了第一的概念。王志东后来称,163.net开了个坏头,不仅免费,而且还支持POP3,致使后面做的公司都不可能收费,而且不能减少功能。张静君反驳,不这样,163有今天吗?“一开始,就收费可能会有一两百万元的收入,但绝对没有163.net的今天。”“我当时就是想让大家喜欢这个系统,乐意用它,所以,什么好东西都尽量让大家去用。免费开放,尽量提供好多的服务,而不是将真正有价值的服务收起来收费。”



5000万

调查组进驻飞华公司,张静君表示非常欢迎。“你们来查,任何东西,都可以和你们讲,唯一的要求是查完以后,给我个答复。”直到最后被免职,张静君也没有得到她要的答复。163.net开通7个月,到1998年10月,163.net用户已经达到30万,突破了设计容量;到1999年6月12日,用户达到100万,10月7日,用户达到150万。163.net用户增长后来到了实在没有办法控制,增长得太快的地步。每个星期都在扩容,扩硬盘,扩服务器,163.net是分布式的,每扩一次都很复杂,许多用户数据以及系统要重装。网易此时已经不再继续开发这个系统了,基本上不管,飞华的技术人员在没日没夜地加班。到1999年底,飞华又往163.net里面投了几百万元,但是到此时,163.net开始不断地出毛病,网易的这套免费邮件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整个系统扩容的需要了,它的整个核心已经不能靠简单地叠加一些机器扩容了,必须换另外一套核心软件。飞华咨询过Netscape、SUN、微软,他们的要价都在几百万美元,飞华本来就不靠163.net赚钱,此时,似乎再没有理由拿出更大的资金来投入。从1999年3月开始,张静君就开始向上面打报告要求电信投资,诸多原因,一直没有批下来。张静君们只好想出路。起初,张静君没想卖163.net,想通过融资的方式,将资金引进来,将163.net做下去,但是,1999年9月,吴基传部长重申了外资不能进入互联网的政策,使张静君们的计划彻底泡汤了。身为电信的人总要率先响应吴部长的号召吧。这之前,163.net已经谈了好几家外资的风险投资,163.net当时的市场预期很好,名声也很好,任何来谈的都很有兴趣,张静君在挑他们。但是,到了9月以后,他们的钱又都不能要了,而在国内根本就找不到一家肯出如此多资金投一个根本不知道怎么赚钱的项目,怎么办?又不能拖下去,飞华7个董事开会讨论,决定卖163.net。卖之前,飞华请广州资产评估公司对163.net进行了资产评估,评估价是800多万元。“最终卖了5000万元,可能是因为我们不太会要价,但我们觉得这个价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养不好它,管不好它,放它一条生路,将它交给别人有什么不好?”1999年11月16日,张静君在合同上签字,以5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163.net卖给了深圳新飞网,新飞网是一个以一群留学生名义注册的内资公司,他们都是中国人。1999年12月15日中午12点,新飞网5000万元打到飞华账上,163.net由飞华版权所有改为新飞网版权所有。张静君们轻视了163.net的影响力,版权页一改,立刻有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打听消息。“各种各样的渠道,各种各样的观点,不一定是局长的观点,不一定是我的观点,后来,都有点混了,乱七八糟讲不清。”“当你处在一个旋涡深处的时候,你是说不清楚的,你的每一句话,别人都可以将它演绎成另外一个版本,直到完全变味为止。”“后来,媒体的各种猜测,全都是猜测,我对媒体一句都没讲,我知道我讲的每一句话,别人就可以拿去发挥,我没有办法解释,我只能选择沉默。”“有些事情,我如果觉得说出来会伤害一些人,我可以不讲,但我绝对不会说假话,我不能编一个故事。那段时间各种媒体,如果说张静君说了,那全都是假的。的确很难招架。”记者:那么,你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张静君:行政问题,没有走行政批准。就这么写吧。记者:为什么不等上面批准了再卖?张静君:不知道他们同不同意,但知道这个报告上去会没下文。就像我们3月份要求投资到11月份还没下文一样。要知道这个系统已经撑不下去了,当时是有点冒险,有点孤注一掷的感觉。记者:有没有考虑到后果?张静君:想过。最坏的结果,我也愿意承担。记者:你怎么解释163.net现在可以转手卖几个亿?以及hotmail,900万用户,卖了3亿美元。张静君:那是在美国,又是微软买的。163.net卖给新飞网的时候只有180万用户,现在它快500万用户了。原来只有广州一个点,现在它是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点,现在的163.net比当时的163.net复杂好多倍。况且,风险投资嘛,高风险高回报,很正常。国外风险投资的成功案例往往是几十倍的回报。记者:卖163.net,你能得到什么?张静君:我一分钱都没得到,这其实很不公平,怎么说也是我打下的江山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换取了一身的自由和轻松。值。


时代财富

很多人请我,在和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没有白过。很多在我看起来,很浅显,不是问题的问题,他们却根本没有想过,我的一些经验,对他们来说很珍贵。这个感觉让我觉得,我除了做局长,还能做别的。——张静君2000年2月2日,张静君被免职时,正值Internet在中国发高烧,张静君周围充满了“我有一个好的商业计划,有人愿意投资多少多少,过几个月就到Nasdaq上市”的话语,张静君总有些不相信“美国人民就愚蠢到,一个做医疗的计划还没做呢,就值一千多万美元?而且,马上就值一亿多美元?”也有传统企业为了向互联网转型来找张静君,但张静君看得出,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部只有十来个人,而公司总部却是一千多个人的庞大机构,“这十来个人的电子商务部无论怎么能干,所能够做的事情还是很有限,只不过是使计算机运行得更好,网络更畅通而已。真正要电子商务在一个公司中发挥作用,不是小小的电子商务部能做的事,是公司整个决策层的事,电子商务影响整个公司。”而传统企业只让张静君管一个电子商务部,张静君觉得太屈才了。原来在局长的位置上,没人敢挖,一但成了自由身,很多人来请,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五个城市,13家公司,跑下来,张静君决定既不去做.com,也不去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公司,她觉得她在电信积累的经验最宝贵,卖完163.net,她卖自己的经验。准备了2个月,2000年6月6日,张静君和杨震霆投资的时代财富Internet咨询公司开业。2个月时间,时代财富已经有了广东发展银行等6家客户,收费从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比预期的要好,除了原先设计的网站策划、市场品牌策略顾问外,还有一个原来没想到的业务,是外资找我们给他们做投资项目分析。”也有投资者看好时代财富,想给张静君投资,张静君不急,她自信“我们靠自己能活下去。”“况且要说中国的互联网你肯定不如我懂。”张静君和杨震霆依然有网站情结,时代财富马上会发布一个实验性的网站,和163.net的“商业模式”有点类似,张静君知道这个网站有价值,但是,不靠它赚钱,“权当止了心痒,让公司练练兵也好。”这就是张静君这个阶段的结局。记者:后悔吗?张静君:没得后悔。历史不能假设。没有这件事情,我不可能离开电信。记者:心痛吗?张静君:人最痛苦的不是给敌人恨,而是你全心全意爱着的一个人冤枉了你。记者:还委屈吗?张静君:认命吧。出来才知道其实世界真的很精彩,这么多的精彩,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就错过了。这也是个转折,而且未必是坏事。



儿子的眼睛

张静君儿子9岁,能看懂一些报纸,但许多事还似懂非懂。在他心目中,妈妈是世上最神圣、最能干的人。那段时间,他时常对着妈妈照片的报纸发呆,有一次从学校回来,他突然问:“妈妈,你为什么给撤职了?”带着9岁孩子特有的不安和难言的疑虑,他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期望妈妈给他一个踏实的答复。他的班长因为犯了错误让老师给撤了,所以,他知道给撤职是很严重的。面对着纯洁的孩子,我无言。阵阵心酸涌上来,难以抑制的眼泪滴在了儿子的脸上。面对着儿子的疑问,我第一次产生了一种无助的感觉。孩子,妈妈不想给你无瑕的心灵染上一丝尘染,妈妈没错。但我的事情孩子又怎么能懂,我只是用手握着他小小的冰凉的手,终于,孩子放心了。曾经的痛,似乎已了无痕迹,只是,心扉已不愿对所有人打开,曾经不设防的我在尝遍了许多的苦头之后,唯一的改变就是“不再毫无保留”,但我依然坚持绝不撒谎——我可以沉默,但我绝不说假话。也许一切都是天意,人的一生是否真的由命运安排?1999年是我的本命年,有人说,本命年中最容易“大起大落”,真的在我身上得以应验?所以,当我选时代财富公司办公室场地时,特意请了“风水大师”来看,看完以后,他赞不绝口,认定了这个地点肯定“发”,财很旺。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迷信”。创办时代财富过程中,朋友们、兄弟们的鼎力相助使我深受感动。大哥把他想买车的钱汇给了我,弟弟把他准备买房结婚的钱拿给了我,一个私人建筑装修公司的老板将他刚拿到的工程款直接打到我的账上。负责帮我们装修的工程队赔工钱赔材料,绝对的赔本买卖。他们为的是让我有个发挥的天地,让我能拾回自信,重新上路。今天,给时代财富员工做培训,二十几个人,整整齐齐地坐着,安静中传达出来的依赖让我想起我当局长的时候,每年新入局的大学生我都肯定要给他们“训话”——称为“上岗前培训”,给他们讲踏入社会第一步的必备知识,引导他们如何树立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脚踏实地,戒除浮躁。当局长四年,这个传统一直保持,雷打不动。当我“卸任”后,许多曾经培训过的“大学生”,给我写来了那么深情的信函,真真切切,毫不做作。“人间自有真情在”,真心的付出得到这些纯洁的孩子们全身心的信赖,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回报。今天的培训室里,相同的情景出现不同的背景下,我知道今天的时代财富是多么来之不易,大家有缘聚集在一起,他们舍弃了原先服务的大公司、高薪水,投入时代财富门下。这份信任沉甸甸的。给予了我另外一份真情和信任的,是一个年近六十的老干部,前任广州市副市长。从163.net的谈判开始,我一直跟他商量,飞华在跟谁谈、谈判中间的曲折、最后达成的价格,他都清清楚楚。他甚至动过由他所负责的公司来收购163.net的念头,但最终由于他觉得5000万元太高而放弃。所以在舆论吵得轰轰烈烈时,他几乎是唯一正面表示支持的官方代表——在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至今我除了在心底默默地感激外,没有任何其他方式表达我的敬意。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感谢两字不需要说出口,太俗了。他明白的。时代财富开张了,朋友们的祝贺铺开盖地,让我包围在暖暖的爱意中。尤其是各位老“冤家”——媒体记者们,毫不吝啬他们的赞美。我充分认识到记者是无冕之王一说丝毫不过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领教了媒体的力量。公司在谈项目中最难对付的是“挖墙角”。最令人哭笑不得的一次挖墙角甚至挖到了我的身上。有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大实业公司,网站开通一年多了,也投入了不少钱,但收效甚微,老板找到了我,想让时代财富为他们公司的网站“把把脉”。当我给他们挑出了许多毛病,告诉他网站的设计结构不好,初次访问者无从入手;栏目名称定得不好,访客看不明白里面是什么内容;还有配色不好,显得零碎小气,没有大站风范;大站应该有的一些诸如HELP、SITEMAP等功能欠缺,等等。他突然冒出了一句话,干脆你到我这里来算了,你要什么条件尽管开。搞得我张口结舌,最终连生意也不谈了。时代财富刚刚起步,也许两三年后,我再来写自己创业的酸甜苦辣,会丰富许多,也精彩许多。



Publish: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