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刘韧 | Created: 2020-03-16
本文写于2008年4月15日。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风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旗帜鲜明。《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党八股》、《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所有的观点都直接写在文章的“脸上”。只有旗帜鲜明才能脉络清晰,多读《毛选》能够增强把复杂道理讲清楚的能力,即抓住要害的能力。1995年左右,我重读了毛泽东写给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所有文章。毛泽东文章都是用来解决问题,都有的放矢。
《鲁迅选集》。鲁迅任何时候都站在别人的对立面上。他的讽刺、愤怒、藐视时时提醒大众不要轻信,保持怀疑。
《瞧!这个人》。当尼采自问“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为什么这么智慧?我为什么能写出这本好书”的时候,让我真正感到了什么叫做自信。尼采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发现真理的一刹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也是他最痛苦的时候,当他认为“这”是真理的那一刻,他就在强迫自己认定它是谬误,同时,强迫自己立即再次踏上超越自己的征程,从不允许自己做片刻的休息,所以最后他疯了。他疯得让人敬重。
《茨威格选集》。谁要是苦于自己的文章写不长,谁就应该读读茨威格。在茨威格认为重要的细节或者观点上,茨威格比任何人花得笔墨都多,在别人三笔两笔写完的情况下,茨威格能写出一万笔。而在他认为没有价值的问题,他不会浪费一个字。《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个小时》和《与魔鬼做斗争》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另外,每一个做记者的人都应该看看他的特写《人类群星闪耀时》。
《词语》。萨特这本只写到10岁的自传,没有爱情故事,没有政治的权谋,只道出对人生的怀疑,就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在这本书中,萨特没有讲“他人即地狱”,但他却说出了一个更耸人听闻的事实:“人生即词语”。当他4岁时候,欢呼着投进祖父怀抱的时刻,他觉得他这样做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幸福,而是为了成全“家庭和睦”这四个字,他觉得他的祖父也只是为了成全“和蔼可亲”四个字,才张开双臂把他拢在怀里。或许他们都是不自觉的,他们也不想不真实,但事实就是很多人在为自己的“镜像”活着,或者为一个词语活着。这本书是萨特最找不着精神依托的时候写的。这本书时常让我思考“理想”和“词语”的区别在哪里?
《百年孤独》。百年孤独开篇第一句话让中国的小说作家们至少学了三年。“多年以后,当少尉面对行刑队的时候,他想起了很多年之前,他父亲带他去街上看冰的情景。”这个句子首先把时间推向未来,然后,又把时间“摇向”从前,这种大幅度的时间“轮回”产生很有意味的形式,产生了历史感和诗意。文章中如果缺乏历史感或者诗意可以试着加些时间的调料。
《老人与海》。这是一本男人写的书,这是一本体现力量的书。这本书消灭了形容词的脂粉气,将动词的力量凸现了出来。
《凡高传》。如果你没有激情,你就应该看看欧文斯通的这本世界第一传记。凡高学画的过程写出了埋藏在每个人心底的进步渴望。
《北岛诗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每当我受到不公正待遇,我都去读北岛。沉浸在北岛英雄主义的句子里,会觉得自己的遭遇渺小的不值一提。
《活着》。余华是当代最有才华的汉语作家。(参考刘韧采访余华实录)
《经济学原理》。在北大学《经济学》,用的是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原理》,但我还是喜欢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曼昆文笔生动,适合编辑记者看。不懂经济,做不好新闻,至少做不好财经新闻和IT新闻。大多数新闻和利益相关,经济学是解剖利益最锐利的正选工具。
《风云人物采访记》。写《知识英雄》的时候,专门读了一遍。法拉奇不仅人物肖像写得传神,她的提问技巧也非常高超。设计不好采访提纲的记者可以学学。奥琳埃娜·法拉奇: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美国新闻史》。就像学中文要学《文学史》一样(我读过6个版本的《中国文学史》),要当编辑记者,先了解新闻史是基础。《美国新闻史》很厚,买回来,慢慢翻。《美国新闻史》是过往的记录,不是理论,不枯燥。看这些史料,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新闻理论和新闻观。不了解史料,容易被别人的不着调的新闻理论所左右。
《新闻报道与写作》。此书从头教起,相当于国内的人大或者复旦出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但没有“马克思主义性”教育。被美国300多所大学选用。
《唐诗宋词》。诗是如此简单概括,又是如此具体生动。新闻作品的最高要求也是简单生动。诗用意境达到简单生动,新闻用特写达到简单生动。都是以现场取胜,异曲同工。另外,诗的音乐美和节奏美,也是新闻修辞的最高境界。
当年,我读这些书的时候,始终怀揣着丰富“新闻表达”之需求,现在大家读这些书,也可以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这样见效才快。
刘韧新闻写作经验分享
8、刘韧:新闻体要求
9、刘韧:他是谁?
10、刘韧:饿死记者
11、刘韧:与陈年论文字功夫
Publish: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