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韧:写作是自我的头脑风暴

Author: 刘韧 | Created: 2020-03-30


1、写作是自我的头脑风暴:多个自我、多种主义、一堆概念、多套方法论,在不同层次、维度、角度、时间上,碰撞、打架,作者既要稳住全局,又要淋漓酣畅地展示冲突,还要激荡出事先没有意识到的新意。


2、写作第一要务是明确主题,简单直接地切入主题,和主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都删去。别兜圈子,别绕,别憋着,开门见山,重要的先说。


3、写故事时,我是建构主义者,修改时,我是解构主义者。一个故事,如果只赋予一种解读可能,就太浪费文字了。一个细节,一个呼应,一个对比,三两行字,足矣拆掉一个罗生门,再建一个罗生门。丰富第一,无关对错。


4、记者真不能太懒。

a.录音交给速记。
b.对话体直接往上糊,美其名曰口述历史。
c.满口仁义道德,司法视角,泼妇骂街一样评论,美其名曰社会公器,谁给了你被器的资格?
d.心思全用在起个骗人点击的标题。
e.不进行多消息源交叉验证。
f.不进行中性平衡。美其名曰社会良心,谁需要被你良心?
g.不读书,被标签偏见束缚在反智无智直接反应,美其名曰,真情实感。
h.打个电话就算采访,微信聊天就是实录,截个屏就是铁证。
i.记者花100小时,如果能节省读者1分钟,分摊到10万读者上,也赚了16.6倍。


5、成稿后,时间允许,我会一直修改。我一直怕编辑,嫌弃不好。我特别瞧不起,别人还没夸,就自夸自己文章好的人。没自信到自夸,不如花时间多修改一稿。有些地方,只要用力,就会更好。比如:将长句子全部改为短句,删除没信息量的话,将一个句子浓缩到一个词融入下一句,利用二手资料丰富细节,推敲动词,补充关键特写,增加场景、时态和带入感,少用代词,明确时间地点。


6、文字是技术。文字效率决定注意力利用率。认为中文不用学,自然就会,是理科生的僭妄。胡说什么:我学的程序,你永远不懂,你读的史记,我看看就会。同一个意思,我80字言简意赅,你100字不知所云。人生100年,我每时每刻每次都比你快20%,积累下来,该是多大的优势啊!


7、有人非常确认,我主谓宾不好。“你会讲故事,但文字不清楚,难读懂。”我说我追求文字效率,故多省略。对方笑了。


8、省略是最难的修辞,最有效率的修辞,最需要脑补的修辞,最容易误解的修辞,能指最大的修辞。子不语。


9、直到今天,遇到好字好词好用法,我都会搜索搞清楚,确切的原意,以便以后学着正确使用。写作从丰富词汇量开始,复杂地思考也依赖词汇量。


10、等我老了,第一搞IT口述历史,搞不起来,去教新闻写作,没学生,就再去做生意,生意不行,就开始学做饭。没用,没幸福。


作者:刘韧

刘韧新闻写作经验分享
刘韧:他是谁?
刘韧:饿死记者
刘韧:读者与媒体
刘韧:新闻体要求
刘韧:我这样做新闻
刘韧:记者的数字力量
刘韧:网络媒体记者素养
刘韧:与陈年论文字功夫
刘韧:言论仅是立场的判断
刘韧:初级写作者必读书单
刘韧:判别网媒好坏的10个标准

Publish: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