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正:写给编辑人的信 从“紫牛”说起

Author: 周浩正 | Created: 2020-04-08

本文写于2004年1月



一、从“紫牛”说起


高小姐:


看到你寄来的书目颇感亲切,当初在天津和纪社长见面的情形又历历在目,有些记忆逐渐清晰,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真诚接待。


我看完了书目,大约了解新蕾的出版方向和出版内容,我想她之所以形成现在的模样必其来有自,当不容外人置喙。我倒想提出比较另类的意见,供您参酌。


先从一本最近刚上排行榜的新书《紫牛》谈起。


什么叫“紫牛”?


“在瑞士草原上,看到一头黑白乳牛,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当你看了一万头黑白乳牛,你的眼皮已经快要阖上。如果,这时候草原上出现一头紫色乳牛……。”


不用讲,你一定眼晴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作者赛斯·高汀提出一个观点:在任何竞争激烈的市场,永远需要“紫牛产品”,若你做不到“卓越非凡”,市场必归于脱颖而出的胜利者。


换言之,你必须与众不同,你必须站在“最”的一端,来显示自己(产品)的独一无二,当紫牛出现了,市场也出现了。


高汀是一位杰出的行销创意人,他从市场端(消费者购买心理与购买行为)观察产品研发的重要性──假使你制造出来的产品和跟你竞争者所制造出来的产品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请问:你的生存机会有多少?


从这个观点来检视“新蕾书目”,便不由得心生警惕,我们不妨扪心自问:


──我们已经拥有“紫牛产品”吗?


──我们正在研发“紫牛产品”吗?


回想当初在远流出版公司负责编务时,我提出一句口号“以开发替代竞争”,刻意在书市中寻找薄弱之处切入,凝聚特色,做出差异。在别人还没有警觉之前形成规模,抢先在读者心里种下印象,成为“创始者”,同时也将爱好者经营成社群,掌握住这片小众市场,再伺机扩大。


用“紫牛”来理解这些做法,似乎找到了答案。


头一回用蒙恬笔写信,已花了我不少时间,有些累了,就此搁笔。


请问候纪社长。


浩正2004年1月



二、何处觅紫牛?


高彦:


“紫牛”在那里?


无论从编辑或出版社立场来看,“紫牛”藏身之处,不外几个方向:


国内知名作家及其作品
购买国外名家名作或畅销书
编辑选题组稿
自由来稿中萃取
设奖甄选
其他


我深信上述方向,大体上每个出版社都不敢掉以轻心,但显然的,“紫牛”太稀少了,因此尽管每年始终维持相当数量的出版物,真正能擭取市场的,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因为,你这样思考,其他竞争者也一样思考;你那样行动,其他竞争者也那样行动。大家都是一个模子里型塑出来的,彼此的思维都跳不出同一成长背景的框框,同质化的现象,使得“与众不同”变成高难度的挑战。


但,若是刻意地勉强制造“不一样”、“非凡”、“独特”,只怕弄巧成拙,贬为“四不像”,得不偿失。


当大家勤恳地相互学习、相互模仿,个性就不见了──在这情况下,总有人不耐凡俗,勇气十足地走一条不一样的路。西方有一种说法:“在齐一步伐前进的人群中,那没有踩着鼓点的人,他耳畔响起的,可能是来自远方的另一种召唤。”


这儿有个很棒的例子。


他的名字叫郝广才。


在台湾童书出版领域,他是位创新历史的人。


1990年,我任职远流出版公司,有一天社务会议上,总经理詹宏志带来一位元年纪不到三十的年轻人出席,介绍他是新辟路线“儿童馆”的负责人,他身材高瘦,眼晴大大的,说话略显急促,喜欢死死的瞪着大眼跟人争辩。我曾经策划主编《幼狮少年》《新少年》的创刊及《王子半月刊》的改革,对儿童文学界尚称熟悉,坦白说我对郝广才完全陌生,不知道他是从那儿蹦出来的。他不慌不忙地报告童书出版蓝图,似乎感觉到这位帅哥的双眼发亮起来。


没有人能抗拒他的雄心大志。


他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他选择了“绘本”。


【绘本童话中国】30册一套,大开本,精装,重磅雪铜全彩精印,预估总投资高达台币千万,而且需时3~5载。


那时候的远流正值大扩张阶段,充满斗志和野心,老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那时候我们也发展出邮购能力,对“套书”的胃纳极大。光是编辑构想就引人入胜,何况他拟定更大的目标:迈向世界。


那是令人难以奢想的愿景,谁能拒绝荣耀?


他的做法也十分大胆。他创意好,文笔佳,但不会绘画,可是品味高妙。他早已搜集各国一流绘本,作为超越的对象。他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他不在成名的画者中寻找绘者,他把目光移向年轻人,精挑细选其中佼佼者,向他们诉求世界级的光荣,要求他们一同接受挑战。据说,他非常严格,达不到标准的插画绝不姑息,必须一稿再稿,直到合格为止。


1992年,第1本书《老鼠娶新娘》出师大捷,荣获西班牙“加泰隆尼亚双年童书插画”首奖,绘制者刘宗慧跻身国际,郝广才也一举成名,在童书界成了年轻一辈的偶像。


同年,《神鹿》荣获义大利“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最佳插画奖。


由此开始,《板桥三娘子》《七兄弟》《二郎》《顾米亚》《火童》《青稞种子》……等得奖不断,有些作品已经译成英、西、韩、菲、泰、越、寮……等语文,并烧制成光碟,卖出各类授权,可说大获全胜。


光在台湾一地,至少售出三万套,营业额高达台币一亿以上。


他实践了诺言:走出台湾,迈入世界。


这就是“紫牛”。


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


很多人在制作童书,他做得跟人不一样,“独特”让他飞上枝头,也让远流涉入儿童书的市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扩大了经营范畴。


我们如今才理解当初如何以“差异化”形成“市场区隔”,以“特色”强分市场一杯羹。


写到这里,不禁想问:新蕾的紫牛何处觅?


浩正敬上2004年1月


作者:周浩正/台湾长鲸出版社发行人

版权:本文由作者周浩正授权刊发


编辑推荐
刘韧:好记者到事实为止(2020修订版)
刘韧:怎么学习(2020修订版)
刘韧:编辑的价值

Publish: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