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教程》台湾版序

Author: 刘韧 | Created: 2018-08-15

写于2005年6月。


1996年底,第一次telnet到台湾交大BBS聊天室。为引起注意,我说:“我是北京人。”聊天室里立即有人回复说:“我是山顶洞人。”面对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幽默,我告诉台湾网友:“我现在在北京昌平的办公室里。北京今天晴,最高温度5度,最低温度零下4度。” 聊天室开始有人查我的IP,在确认我来自北京之后,他们转而怀疑我是不是“中共特务”。在1996年,台湾网友不太相信在中国大陆普通人也能上互联网。

  

2002年中,“614”请求加入我的MSN,没想到“614”竟然是《中时电子报》的创办人刘一赐。我们两个在MSN上仅谈了10多分钟,就达成了他在台湾帮我出版《知识英雄2.0》(台湾版拆分为《中国信息强人》、《中国科技斗士》两本)的协议。今年5月,“秀雯”加了我的MSN。陈秀雯是华翰文化/晴天文化总编辑,她说看过我在台湾出的书,有意在台湾出我和韩磊的新作《网络媒体教程》。我们在10分钟之内敲定了合同,几个小时之后,我让她下载到了书的电子版,并给她发去了用印之后的合同扫描件。第二天一大早,她说她已经将书稿打印了出来,正在捉摸台湾版的书名。这期间,我用我朋友蒋涛刚从台湾带回的USB电话和陈秀雯打了几次Skype电话,落实了很多细节。我没去过台湾,但有了互联网,大家就像在一个办公室里一样近。BBS、MSN、Skype这些网络媒介的功效比之仅仅作为阅读的传统媒体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其特征也绝非从传统媒体可以例比而来。所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多研究传播媒体的大学教授所写的关于网络媒体的不知所云。

  

我起先是个文学青年,大学读中文系。在确定自己无法成为诗人之后,我又痛感到自己的道德勇气无法支撑自己成为一名小说家,剩下的就只有文学评论了,文学评论实在没劲。1991年,大学毕业之后,我改行做了大众媒体记者。1994年因揭露一歌星假义演吃官司后,我对为命请愿这样非我所能的事失去了兴趣,从此转入IT报导。文学评论没劲,IT评论也没劲,1997年我开始专注于IT人物写作。在出了5本人物与企业素描之后,2000年,我开始进行互联网媒体内容分类、功能需求和页面展示三方面的跟踪与研究,并在donews.com上进行了实践和试验。《网络媒体教程》就是这样一份实践试验报告。

  

记者是文字匠,其技巧和木工的锯料、刨料、打眼、开榫、推槽、裁口一样,不需要多少天分,体力活、熟练工而已。我做了14年记者,算是基本掌握了这些技巧。等我真的掌握了这些技巧之后,再来重复这些技巧的时候,便有些无味了。所以,我现在的新闻作品越来越少。

  

重复这些技巧,无法再使我兴奋,但这些技巧对那些初入道者或许有用。我便将这些技巧总结出来放在了《网络媒体教程》里,算是对自己14年记者生涯的一个交待。今后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互联网媒体的内容分类、功能需求和页面展示上。这三个方面是互联网媒体从技术到运营的“中间件”,属于网络媒体的基础建设,每个网站都需要直面这三个问题。对这三问题回答的好坏,每时每刻都影响到该网络媒体的质量。可能是因为界定尚未清楚的原因,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尚未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未来几年,我会在这三个方面多下功夫,两三年后的《网络媒体教程2.0》将会主要集纳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不像这本1.0,仅仅是我们关于网络经验和媒体经验的相加。

 

作者:刘韧


Publish: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