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韧、李戎 | 日期: 2018-05-30
2017年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的丁磊
本文写于2000年。
1999年1月中旬,从广州赶往北京,参加CNNIC颁奖仪式的丁磊徜徉在巨大的幸福之中,脸上始终洋溢着按捺不住的笑容。此时的丁磊不到28岁,此时的网易不到2岁,此时仅有的两次CNNIC排名,网易两次荣获国内站点第一。
特别是在1999年1月公布的这次排名中,网易得票6029张,新浪得票仅1469张,相差5倍,不仅如此,当时靠网易免费邮件系统起家的163.net和263.net也分别以5019票和4883票名列CNNIC排名第三和第四。
北京冬日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丁磊这个宁波少年身上,丁磊全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这是一种无往不胜的力量,青春的力量。
此番进京,丁磊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当时舆论已经开始厌烦搜狐式的“炒作”,但又苦于没有其他题材可供选择,丁磊和网易来得正是时候。良好的网友口碑,未曾公开的创业史,略带神秘的传奇经历,腼腆的面孔,未被组织和概念包装的言谈……如此这些构成了完美的网络少年英雄的组合。
网易成功于广州,但此次进京所受的礼遇让丁磊真切地感到成名要在北京,做市场要在北京。丁磊决定将网易搬到北京。
网易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的“网易北上”仪式非常成功,各方人士前去捧场,席间一曲“回家”虽然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但也算荡气回肠,但是,这支悠扬的曲子尚未曲终人散,丁磊最亲密的技术合作者——
陈磊华走了
丁磊在北京忙着招兵买马,陈磊华在广州忙着注册自己的新公司。
1999年4月,丁磊和陈磊华为技术上的一件事最后一次吵翻了。在陈磊华看来,吵不吵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在网易干了。
在丁磊看来,吵翻原因是:网易要从Internet软件公司转“门户”,而陈磊华是个技术型的人,对“门户”商业模型不是很看好。
陈磊华则说,不是他不看好“门户”商业模式,而是“做‘门户’,注册用户的重要程度高于公司实际收入,商业人才的重要程度高于技术人才”。“转型后,我在网易的位置就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而丁磊却很适合,从做网易开始,他就不是工程师了。”
丁磊很理解陈磊华此时的“技术情结”:“网易原来做Internet软件,软件工程师会很有成就感,他们可以用市场占有率评估自己的成就感。网易转‘门户’后,软件变成为网易一家公司做,程序员的成就感要通过网易的成就感来体现,而在很多时候,这种成就感不一定能立刻感受到。”
“还有一个原因,1998年,网易赚了500万,我给了陈磊华近100万元报酬。他当时大学还没毕业,十分年轻,从来没在一家公司做过,从来没吃过苦头,他可能会觉得太好做了。”“中国哪个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就可以赚到100万元?”
陈磊华说,他最终也没拿到100万。“直到我走,也只拿到了40万到50万。和丁磊一起干的时候,就说好了我得20%,但是,500万收入中有些应付款一时不能到位,而我又不想再被拽着往前走。”
办公司人来人往,丁磊心里并不是太在意,但陈磊华的走着实让丁磊“不好受”,“网易至今只流失过一个开发人员,但是满主要的。”
163.net是谁做的
在广州和深圳有不少人对丁磊的技术不服气,不少“知情”的人在讲着丁磊和陈磊华不同版本的故事。
1997年,丁磊和陈磊华相识于网易BBS,陈磊华当时还是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高手“过招”,一句话就能知道对方的“功底”,丁磊立即邀请陈磊华到网易兼职,陈磊华欣然前往。
丁磊与陈磊华最重要的合作是开发免费邮件系统。丁磊称,免费邮件系统整个事情都是他想出来的,“我虽然没有具体写程序,但系统的整个结构全都是我设计的。”“关于结构,我们两个曾经争论了很久,最后定下来,用我的结构实现,后来,他也觉得我这个结构是对的。”“具体程序由他和另一个人写,他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他离开是一件满可惜的事情。”陈磊华称,丁磊懂的东西很多,是个系统专家,但“他是学无线电的,不善于写程序”。从程序员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比程序更重要的了。
陈磊华是谈好了163.net这个用户后,才和丁磊正式分手的。丁磊称,他可以不同意陈磊华这样做。“一名员工怎么可以将公司原有的客户带到自己的公司里面去,而且,还做同样的产品?但我觉得一个公司不要在意这些事情,公司要关心更长远的发展。”“我和陈磊华现在还是很要好的朋友。”
陈磊华称,163.net、263.net现在用的免费邮件系统都是他的盈科公司重新写的。“老的邮件系统用户超过100万以上就不太适用了,新写的邮件系统现在能支持到200万用户以上。新的系统和老的系统完全不一样,我也怕知识产权方面的麻烦,另外,我也要证明我的结构设计。”“网易现在也是我们的用户,它的免费邮件系统也是盈科开发的。”
融资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经过3个月的努力,1999年7月,丁磊终于拿到了网易第一份融资协议,金额为100多万美元。严格讲,这是一份贷款协议,这笔贷款必须基于下一次融资成功的前提下才能转化为投资,如果下一次融资不成功,这笔钱要还。
融不到资的Internet企业是拆除了发动机的汽车。
刚在北京安定下来,丁磊就开始跑融资,但是从4月到7月,斩获甚少,“基本上没融到钱”,”“而且,7月份签下的这100多万美元直到八九月份才到位。”
“这很正常。尽管网易当时在国内排名第一,但是,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国外受教育的背景,没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公司收入也不到100万美元。”而且,“我又没做过有关融资的一系列事情,我不够专业,没融到多少钱,花了很多时间。”
网易真正融到资是在1999年11月底,千万级的数目,单位是美元,占网易10%左右的股份,这笔融资在1999年12日正式到位。
从第一跌到第五
1999年7月,一直呈上升势头的网易第一次遭遇挫折。
就在丁磊为融资四处奔走的时候, 1999年7月,CNNIC公布了中国互联网调查第三次排名,新浪以12799票名列榜首,网易得票9044张,排名落到第五,以网易产品起家的263.net得票都要比网易多。
丁磊说,他不太在意这个调查结果。“很正常,首先,调查本身不能十分客观地反映一个网站的质量,而且,我们在调查之前也没做什么推广工作,没鼓励大家去投网易的票。”尽管丁磊这么说,但是他心里清楚,他的员工会很在意这个结果,同行会在意这个结果,舆论会在意这个结果。
中层很难找
丁磊说,网易至今仍然缺乏一支中层管理的队伍。技术出身的丁磊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显出过度的害怕和担忧。
1999年1月,整个网易只有12名员工,网易挥师北上的“大军”中除了主帅丁磊,只有一名先锋黄志敏。
到了北京,网易第一个任务是招人,第二个任务是招人,第三个任务还是招人,但是人不好招。
气愤之余,丁磊责怪,北方人不像南方人那么容易管。“南方人大学毕业已经受过商业化熏陶,很职业化,知道自己来这家公司为的是什么,北方人会觉得自己机会很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丁磊需要的不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看电视,什么都不用思考”的员工,但丁磊很快发现和他一样将网易当做事业的人很难找,更多的人将网易当做一份工作。对事业可以无条件地付出,对工作则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公司在招人方面有没有一些失误呢?当然有。在技术方面,因为我自身的管理能力比较强,即使招到一般的人也能做出好的产品,但是,在管理方面不行,6个月当中,招了130个人,这当中有15%到20%的人要被换掉,是很正常的事情。”
黄志敏走了
丁磊和黄志敏关系不可谓不好,在北京他们同住一套2000元租来的两居室;丁磊对黄志敏不可谓不器重,在广州,黄志敏是市场总监,到北京,丁磊让他做网站总监,统辖编辑部、设计部等核心部门,负责整个网站的内容;黄志敏对丁磊不可谓不忠心,网易“迁都”北京,打前战的只有黄志敏一人,累死累活。
然而,就在丁磊为招不到得力中层苦恼着急的时候,丁磊来北京唯一的一个助手黄志敏于1999年10月离开了丁磊。
黄志敏和丁磊的矛盾,产生于丁磊经常越过黄志敏管理黄志敏的部下。
黄志敏对丁磊说:“你应该先和我说,然后,我再和他们说。”丁磊打断黄志敏:“不对!”“应该是,我和你手下说的时候,你在旁边听着。你不像我这样有经验。”
丁磊不顾黄志敏反对,继续亲自察看每个编辑的工作方法,发现问题立即指证。黄志敏觉得,丁磊这样做他没办法开展工作;丁磊觉得,他在不停地推动黄志敏的工作,在不停地教黄志敏怎样管理。
丁磊觉得黄志敏不必太在意面子问题。“在公司里面,可以有人当着所有同事的面骂我,向我拍桌子,这种情况出现了好几次,Nothing,我不介意。”丁磊可以不在意,但他没法要求黄志敏不在意。丁磊是丁磊,黄志敏是黄志敏,位置不同,面子不同。
丁磊试图说服黄志敏接受这种工作方式:“你要把我当成Team Leader,不要将我当成CEO。”黄志敏反驳丁磊:“下面的人会当你是CEO,我也当你是CEO,没有人将你当成Team Leader。”
丁磊说服不了黄志敏,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因为,“黄志敏手下所犯的错误,黄志敏看不到,我发现员工在做错事,我当然要说NO。我需要速度,需要快速地解决问题。”
黄志敏承认丁磊比他聪明,比他能干,承认丁磊专注任何一件事情都“肯定会比我强”,但“他不能事无巨细将任何事情都管到底”。“在广州时,网易只有12个人,作坊式的管理效率最高,在北京130多人,必须分层次管理。”
处在和丁磊不停争执中的黄志敏觉得很累,“累在管理流程上”。“我心里很烦,烦在时间没花在工作上,而是内耗掉了。”
终于,黄志敏对丁磊讲:“我在网易不开心。”丁磊对黄志敏说:我们的矛盾不是个人矛盾,我们没有个人利益的冲突,我不是要摆平你,将你搁置起来,放在一边去,也不是想将你架空。”
黄志敏头也没回地走了。
丁磊说:“我挽留过他。”“但我不介意会有很多人问,我这种管理方法到底对不对?我只知道,速度对我来说最重要。”
黄志敏称,他离开网易的原因还有,觉得网易来北京之后,方向就模糊了,创新和突破少了。“很多创意停留在浅尝辄止,没有最后落到实处。”黄志敏称,丁磊很聪明,很能干,但他同时认为,丁磊是一个“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的人。”
黄志敏走了,陈剑峰也没待住。陈剑峰是丁磊从搜狐挖来,用以加强丁磊总认为很弱的网易市场推广部分。丁磊请了陈剑峰3个月,陈剑峰在网易干了3个月。最后,丁磊说,陈剑峰和网易不匹配。“我们的工作习惯是一周七天,每天从9点干到12点。他没有这样做。”
我占大部分股份
“大多数在我这里,员工和管理层占15%。”丁磊认为,他能占网易大多数股份,道理很简单,“是网易没有融到钱。”“不是网易不想融到钱,而是网易一直没有融到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黄志敏1999年10月离开网易,网易员工配股从1999年10月开始,黄志敏对此一点都不后悔,他说,就是等到配股,“我也不知道丁磊会给我多少股份”。
在1998年的日子里,网易根本没有股份这个概念,丁磊说,原因是“1998年网易还没来北京,还没想到Internet会有这么高的价值”。“一开始和我一起干的人并不能够看到前景,他们更看重手中的工资。网易全部投资是我的50万元,靠不断地编软件,卖软件赚钱养这个公司,这种情况不可能有股份的事情啊。一个才10几个人的公司,怎么可能有股份的事情,他们和我一起开发软件,我付工资而已。”
“我开网易这个公司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时在广州没有一家公司能给我提供机会让我做想做的事,今天的网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个时候,网易的程序员和我一样都很满足于积极向上,不断创新的精神,大家满足于在网易这里有支队伍能将想做的事情做出来,这在当时是最重要的,当时最重要的不是股份。”
“在意也没有用,当时这公司才有多少钱?赚回来的几百万块钱又都投了出去。网易配股要到融资了,公司价值做到很高了,这时候才讲清楚大家要有多少股份。”公司的价值做到很高了,员工和管理层15%的股份也十分可观。
“投资商给钱是看中网易的未来,我也希望整个Team的人都看重未来,所以,需要用产权的关系来明确我们的共同利益。”另外,“配股计划,你不擅长,我不擅长,网易有了CFO以后才能作配股计划。”
陈磊华说,他一开始是想要股份的,而“丁磊对我说,你是学生,不好给你股份。他还说,给了你股份,你就不努力了,可以坐享其成了。那个时候,我还没听说过股票期权的说法。”
陈磊华说:“丁磊在商业上很利害,眼光很远大,很早就看到卖服务比卖技术好,而且,他商业操作能力很强,后来的发展都是按照他的设计发展的,但这些不能用在员工身上,我承认,从头到尾,丁磊都没有骗我们,只能说,他比我们看得远。”
丁磊志向的确很远大,有人愿意以9位数的价格买下网易,如果丁磊签字同意的话,他可以立即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富翁之一,“我可以安心去钓我的鱼了,而且我还可以拥有公司的一点股份,还可以在公司做我喜欢的技术工作,但是我没有卖。我还不想立即就去钓鱼,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Internet了,不想放弃进一步发展的诱人机会。”
我能力很强
丁磊看过不下五遍《阿甘正传》,原因是,阿甘捕虾也好,跑步也好,都是第一。丁磊也是什么都要做第一的人。“我本身能力很强,1997年,我是工程师角色,1998年是一半工程师,一半销售员,1999年做管理,到现在,我还认为自己可以负载这么多角色。”
但是,“我每天很头疼的一件事是,到北京静不下心来,你今天来采访,明天还有记者来采访,这么多事情打断我,不知道一天下来,还能做什么。”
“AOL收购时代华纳,一会一个电话来问我对收购的看法,我已经很不耐烦了,但我接起电话还要笑呵呵的,回答完这个问题,又来了一个问题。”
“这种采访我能拒绝吗?不能拒绝,我要推销我的公司。是想精选一下,但精选以后,曝光率就不够高。”丁磊最喜欢对记者说的一句话是:“网易市场很弱,根本不知道在北京怎么做市场。”丁磊在做市场。
丁磊要安静想问题的时候,会飞回广州一天两天。都是北京记者惹的祸?
网易产品多过新浪一倍
2000年1月18日,晚10点45分,网易北京社区576人,广州614人,上海64人,网易聊天室2403人。丁磊自豪地称:“网易虚拟社区绝对第一,而且我们没有作假,有些公司一个人断线一个小时了都不将他去掉,我们3分钟就将他去掉了。网易提出虚拟社区概念,多少中国网站跟在我们后面用‘虚拟社区’这四个字,是我告诉他们,这叫做‘虚拟社区’。”
2000年1月CNNIC公布第四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新浪网以63 918票名列第一,网易以57 164票名列第二,仍然没有超过新浪,但丁磊认为,网易在技术上始终处在领先的地位,而且,“可以继续领先下去,因为技术是由我领导着”。
请人做总裁
子夜,丁磊依然在敲着他的IBM笔记本工作,在搞定最后一项事情后,丁磊点着一根烟,将自己堆在椅子里,尽量使自己舒服,开始想自己这种从早上9点到第二天2点的工作强度何日是个尽头。
丁磊不觉得自己很成功,他没有时间照顾女朋友,没有时间孝敬父母,没有时间旅游,没有时间去蹦迪厅,没有时间到酒吧喝酒,没有时间和网友坐下来好好聊聊天,享受人生另外一种风情。丁磊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东西,丁磊很羡慕台湾有些企业家,企业做得好,生活也过得好。
丁磊掐灭了香烟,叹了一口气:“我现在还在疲于奔命,公司要是做得好,早该下班了。”
丁磊不想做CEO,想做CTO(首席技术主管)。“当我技术上有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会很有成就感。网易的免费邮件,网易的虚拟社区,都是我的主意,我多有成就感,尽管这种东西几年以后都会被淘汰,但我会觉得,中国的Internet如果没有网易,是不是会落后几年?”
对话
记者: 亚信免费邮箱和网易免费邮箱,哪个更好?
丁磊: 他们的不如我们的。21世纪使用他们的系统花了2 000万,163.net创建的时候才用了119万。21世纪完全崩溃过,网易邮件系统从来没有完全崩溃过。
记者: 网易免费邮箱1999年又卖了多少家?
丁磊: 网易邮件系统不卖了,因为网易目标转变了,网易精力有限,作为“门户”的网易靠广告收入,不靠卖软件。网易还会继续完善邮件系统,但只是为了加强网易自己的免费邮件系统。
记者: 网易1999年广告收入多少?
丁磊: 广告收入200万美元,这个数字审计过。
记者: 网易1998年挣了500万。1999年,网易亏损,还是赢利?
丁磊: 1999年亏损,但网易的广告收入还是挺让人满意的。就像父母养孩子,17岁之前,势必要赔钱送他读书。
记者: 网易下一个战略目标是电子商务吗?
丁磊: 在中国,网易第一个做网上拍卖。拍卖长城电脑,10天内就做了100多万的销售额,赚了20万,但电子商务目前在中国还不成熟,还需要时间,网易暂时不会扑上去做,只是尝试了一下,但是要做准备。
记者: 新的对手可怕吗?
丁磊: 从竞争能力的角度来说,并不觉得他们可怕,他们还没有做到什么程度,但是他们中间居然有人说,一个月营业额达到1 000多万,说两个礼拜注册了20万用户。
炒作会使这个市场变得扑朔迷离,炒作会让大家都觉要说大话。不可取。大家在一个班上,老有几个人冒出来说大话,大家都学着说大话。不喜欢。
记者: 网易继续领先的动力是什么?
丁磊: 洞察力。
记者: 网易学习对象是谁?
丁磊: “Yahoo!”和AOL都是很好的学习对象。中文“Yahoo!”排名那么靠后,我不觉得它能竞争过我们。
第一次采访丁磊在1999年1月,第二次采访丁磊在2000年1月,时隔一年,丁磊的装束没变,一月消费不超过2 000元,只有两双皮鞋的生活习惯没变,尽管在这一年中,他的公司价值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面对摄影记者,丁磊不停地用棒球帽压头发,压不平,用梳子梳,梳了几下,还是不满意,再用手去理。丁磊一直担心:“这样的照片怎么上封面?”
时隔一年,丁磊的性情没变,外表依然不像个总经理。丁磊的名片中文的一面,只印了丁磊两个字,没有任何头衔,只在英文的一面印上了CEO字样。可能是自信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丁磊是谁,但在美国就不好说了。
丁磊先说了两句163.net的事,他讲,直到1999年8月,163.net的域名还是网易的……他突然停了下来,“STOP,我怕你乱写,有些故事要过些年再说。”
丁磊还是真实的丁磊。
我没去过网易在新世界12层的写字楼,丁磊一定认为我去过。“你怎么可能没去过呢?你一定去过。”这就是丁磊说话的口气,勿庸置疑地肯定。陈磊华说,丁磊在商业谈判中,也一贯采用这种勿庸置疑的口气,令对手不能不相信。但我真的没有去过新世界12层。
丁磊依然是自信的丁磊。
时隔一年,丁磊言谈中的英文单词多了起来,网易办公室里摆了不少杂志,几乎没有一份是中文的,不知这是否和丁磊缺少留洋背景而Internet又十分崇洋有关。
谈到陈磊华、黄志敏的离开以及股份的问题,丁磊点着了一根烟,在我印象中,丁磊是不抽烟的。一口烟抽得过猛,他咳了两声,问我抽不抽,我说不抽。
90分钟的磁带尚未用完,丁磊就说:“不行了,不行了,我已经不行了。”采访就此结束。上次采访丁磊,两盒90分钟的磁带用完,话还没打住。丁磊可能已经感觉到了,上次我要着力写的是“青春的力量”,这次的主题则是“成长的烦恼”。丁磊说,他不是一个善于将烦恼记在心上的人,只会将挑战放在心上,所以,没有什么烦恼可讲。
青春熠熠生辉,Internet熠熠生辉,但不管这里的空间有多么新鲜,也总要将人组织起来工作,丁磊显然不擅长这些,不擅长管理的丁磊还能将网易带多远?IT中有太多红极一时的企业,不久销声匿迹的例子。
但对于丁磊和网易似乎用不着别人替他忧虑,替他操心,有消息说,网易不日就要在美国上市了,上了市,丁磊就可以将接力棒交出去了。
听到网易即将上市的消息,不禁又让我想起联想常务副总裁李勤教导我的话:“不能以是非论英雄,一定要以成败论英雄。”是是非非太多,不去议论也罢,议论也不可靠,姑且将事实记下。
来源:《中国.com》
作者:刘韧、李戎
图片:第一财经
来源: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