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亚信三年,田溯宁到底在谋划怎样一盘大棋?

作者: 王云辉 | 日期: 2018-06-08

本文写于2016年11月19日,首发科技杂谈。


转眼间,田溯宁回归亚信已届三年。


正当复盘之时。


从身为先驱,将互联网引入中国,到错失消费互联网红利,再到寻路产业互联网,今年已满23岁的亚信,来路波折跌宕,去途亦有待开拓。


自2013年底,田溯宁重掌亚信,这家员工总数接近15000人的,全世界第二大的电信支撑业务软件公司,就开始转型,从纳斯达克退市私有化,战略调整转向,业务分拆为独立版块,冲刺独立上市……


变化的背后,是田溯宁对未来的思考:传统软件的商业模式将走向何方?消费互联网之后,下一波浪潮将起于何方?亚信如何不再错失一个时代?


前后三年,田溯宁与亚信得失几何?


1


无论田溯宁,还是他一手创办的亚信,都是曾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篇章的历史缔造者。


1993年,田溯宁与丁健等人在美国德州创办亚信股份公司。次年,亚信公司“把@带回家”,移师回国,专业从事网络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成为最早一批将互联网带回中国的公司之一。


此后数年间,亚信先后承建了CHINANET、上海热线、中国金融数据网和各省电信系统的互联网络等近百个网络工程,被称为中国的“Internet主建筑师”,更于1997年开始,以自主研发打破国际厂商垄断,填补了中国通信行业定制化软件的空白。


1999年6月,中国科学院、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铁道部、上海市政府四方股东,共同投资组建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CNC,以下简称网通),受网通董事会聘请,田溯宁从亚信抽身,就任网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此后,历经7年国企沉浮,田溯宁于2006年辞去网通CEO,成立中国宽带资本基金(以下简称宽带资本),从此在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科技领域,进行布道与投资。


另一边,亚信于2000年成功敲钟,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并在当年创下亚洲股票当日涨幅最高记录。至2003年,亚信已成功转型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软件提供商,以及最大的软件企业之一。


2010年,亚信斥资为7.33亿美元并购联创科技,更名为亚信联创之后,已成为仅次于甲骨文(Oracle)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软件公司。


2


虽然在通信软件领域成功扎根,田溯宁依然对亚信充满惋惜。


过去20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黄金时代,它从无到有,从PC到移动,从一个毫无基础的新兴产业,成长为了支撑中国产业升级转型,改良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信息基石。


在这个过程中,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为代表的无数互联网企业,成为了这股时代洪流的最大受益者。甚至许多当年受田溯宁提点帮扶之人,如今皆已成为风云人物,领袖大佬。


但那个最早提出“把互联网带回家”,要做“中国互联网建筑师”的亚信,却已在不经意之间,悄然偏离了互联网的主航道,成为了被运营商光环掩没的幕后英雄。


推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却只坐在门外旁观,亚信错过了一个时代。


当然,这是亚信的幸或不幸,如今已经很难说清。


毕竟,中国互联网的沸腾二十年,既是天堂,亦是炼狱,虽然有太多巨头趁势崛起,但却有更多公司以身为殉化为滋养,许多当年集无限光荣于一身的企业,如今也都已经烟消云散。


此前,雷锋网创始人林军曾对田溯宁有这样一段评价:“他应该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乃至中国商业历史上最具备理想主义情怀,但又还算有善终的人,这样的人很难得。田溯宁一生无数贵人相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济世情怀和身上强烈的殉道者气质。”


在他看来,亚信在上市之后的转型,离田溯宁的想法越来越远,而网通虽然没能达到预期,但就效果来说,还是比亚信更接近田溯宁的梦想。


3


过去的时光无法回头,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再次错过。


2013年5月,亚信联创(Nasdaq:ASIA)和中信资本(Citic Capital Partners)宣布,双方已签署最终的私有化协议。交易完成后,亚信联创将被以田溯宁为首,包括中信资本、宽带资本等机构在内的私人投资者财团收购,从纳斯达克全球市场退市,变成一家私人控股企业。


同年底,田溯宁以亚信集团执行董事长的身份,重回亚信。


在此期间,田溯宁与丁建一直在讨论和思考,在下一个三年,下一个十年,世界将会如何发展,而亚信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他们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产业互联网。


这是他们创造的一个全新定义,与过去20年以来,占据主流的消费互联网作区别,其含义是所有行业的互联网化。


在田溯宁看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在过去20年,这个改变更多体现在解决消费者的购物、娱乐与获得信息,但在未来20年,互联网将从改变消费者个体的行为,变成全面改变所有行业、政府,乃至整个社会。


当所有的行业都会互联网化,从而开启一个堪比消费互联网革命的时代变革。


事实上,过去几年来,在几乎所有的IT公司战略中,这个趋势都已经被反复提及。无论是万物互联,智慧地球,还是别的名词,细节上或许有所差异,但本质上其实都通往同一个方向。


4


在这场变革中,所有的企业都将重新被赋能,变身为“客户运营商”。


无论是后台大数据、云计算,还是前端各种智能终端,都不仅仅改变了产品和服务的形态,而且改变了企业和客户的关系。


伴随这种关系改变,一种新的公司形态出现。


企业将产品销售到用户手中,只是整个生意的开始,各种智能化的产品会时刻与客户发生联系,感知客户的状态,记录为谁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获得不同情景之下的各种数据,并实时反馈回来。


因此,企业需要像运营商一样,不断感知客户的状态,解决客户的需求,通过对订单、对客户的管理,通过计费、支付和结算,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甚至预测未来的需求,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恰当的服务。


正如微信是连接服务的运营商,滴滴是出行的运营商一样,未来每一个产品公司,每一个服务的提供者,都需要具备永远在线、时刻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在那个时候,它们都会变成客户的“运营商”。


5


这也正是亚信的机会所在。


田溯宁的目标,是成为企业转型为“客户运营商”的使能者,甚至更深入地参与到运营过程之中。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领航者”。


在他看来,虽然过去每个领域里,都有垂直于自己行业的软件公司,提供专业化的软件服务,但传统企业的核心业务,是生产和销售产品,信息化的核心,也主要是解决进销存问题的ERP,所以绝大多数的软件,都还停留在企业级应用层面,无法实现海量用户的运营。


这是因为,即使再简单的业务,一旦乘以海量的规模,都会出现无法预知的各种问题。


当传统企业变身为“客户运营商”,通过网络直接连接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更大规模的用户,保持24小时在线的沟通与服务,软件的架构和企业的业务体系,都必须做彻底的改变。


在这样一个新的网络架构中,什么最重要?


田溯宁认为,是客户管理、订单管理和结算管理,最后形成数字的资产,支撑所有产品与服务的运营。


在运营商内部,这套系统叫作BOSS,正是运营商业务的核心。


比如,中国移动目前有8.45亿用户,每秒钟都有无数用户在打电话,在发短信,在用手机上网,如何统计他们的消费,如何为他们生成账单,如何给他们设定信用,如何管理和预测他们需求?


这些,都是人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通过BOSS来完成。


更重要的是,与消费互联网不同,这个系统必须要能够保证交易的安全,出错率要降到一个极低的比例,即使出错也能够纠错,并且可以追溯,哪里出的问题,为什么出的问题。


在物联网时代,甚至可能每双鞋都会嵌入芯片,数据量还将成百上千倍地增长,这将对现有的IT架构形成巨大的挑战。


在亚信看来,未来的“客户运营商”系统,至少要实现“四化”:


一是客户化,无论是系统界面设计、功能服务还是具体内容,都要根据客户需求实现个性化,一客一策。


二是产品社会化,每一个“客户运营商”都能提供其他领域的整合产品与服务。


三是实时化,确保用户体验。


四是云化,尽可能将系统与服务放置于云端。


而这些,正是亚信积累了20年的优势擅长。


目前,亚信的软件方案,已经完整涵盖了计费、采集、账务、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应用、网管、容灾、客户管理、渠道管理、增值业务等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的所有关键业务环节。可以说,中国每一个通信用户使用的服务,背后都有亚信参与其中。


当亚信将这些能力,赋予传统企业,它们就能够获电信级的运营支撑能力,支撑数以亿计的海量用户运营,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和产品,完成向“超级运营商”的转型。


6


对于亚信来说,帮助“客户运营商”的过程,也是自身转型求变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发展,尤其是云计算与大数据的突飞猛进,传统软件公司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11月初,田溯宁跟Adobe公司CEO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在上海一起吃早饭,两人聊起软件公司的未来。


山塔努说,我现在很担心,云计算的发展,会不会把所有的应用与服务都PAAS化(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主要指面向软件开发者的服务, 云计算平台提供硬件, OS, 编程语言, 开发库, 部署工具)


对这个问题,田溯宁也没有答案。在他看来,在数据驱动的新形态下,大型企业软件从架构、交付模式到商业模式,都还没有做好变革的准备。


但至少,简单地SAAS化(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是面向软件消费者的, 用户无需安装, 通过标准的Internet工具即可使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软件),也不再是简单地卖软件。


哪个方向正确,还不知道,唯一的办法,是不断尝试。


比如,亚信最近就已经在印度做了一个试点,为一个家族企业提供的软件,不再直接收取开发费用,而是软件的运营平台发生交易时,再进行分成收费。


7


自田溯宁重新掌舵,亚信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变革就已经开始。


私有化之后,亚信对业务进行梳理,重组为5大业务版块的独立子公司:


第一,是亚信软件。这家员工总数超过10000人的公司,主要提供软件服务,也是目前整个亚信体系中,现金和利润最稳定的来源。过去3年来,正从中国逐渐向欧洲、印度、北美等地扩张。


第二,是亚信数据,它承担了亚信在大数据这个战略关键业务上的布局,帮助企业级用户搭建分布式的大数据操作平台,进行资源分配和数据治理。


第三,是亚信安全。2015年9月,亚信并购了趋势科技中国,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亚信安全,在数据安全和云安全业务上深入布局。


软件是亚信的业务根基;数据代表未来,在田溯宁看来,未来所有的软件都必然要跟数据相关连,要有数据的支撑;而从长远发展来看,无论软件、硬件还是数据,确保安全都是刚需。


这三个业务,是目前亚信业务的主体,而另外两个版块,则更多还处于尝试与孵化之中:


第四是亚信在线,让软件能够在线服务,通过在线把产业关联起来。这是亚信从软件向在线业务伸出的触角,虽然员工总数只有几百人,但它依然保有自己的独立性,并在车联网等领域,做了不少有意思的跨行业探索。


第五是亚信国际,这个版块是向外拓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还处于发展培育期。


如无意外,从2017年开始,这些版块的子公司就将逐渐开始独立上市。


8


从企业的互联网化到互联的企业,田溯宁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


但中间要经历怎样的路径,现在田溯宁还看不清。


他的办法是不断尝试,不断试错。


在内部,亚信高度支持内部的创新。不但已建立完善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还建立了一支创新基金,为创新者提供平台。目前,已累计有600多个创新方案和项目,有300多个项目团队获得各种创新奖。创新基金孵化扶持了19个项目,涉及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安全、企业SaaS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多个领域。


亚信甚至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包括知识产权申请、专业知识咨询、内部资源共享、外部资源对接等措施在内的专业扶持服务,以帮助其成长。


在外部,田溯宁和亚信也在不断加强合作与投资。


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他们就已经在硅谷与多家SDN、NFV领域的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并在国内外投资了多家企业。


在新的时代,田溯宁并不知道亚信能不能成为赢家,但他觉得,只要行业在往这个方向走,那就必须跟上。


这一次,亚信不愿再做局外之人。


来源:科技杂谈

作者:王云辉

版权:本文由科技杂谈授权刘韧刊发


来源: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