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也是我们的

作者: 刘韧 | 日期: 2018-08-30

本文写于2000年。

    

这是一个惊人且“老实巴交”的互联网计划,制定这个计划的人原本都不是干IT的,都不是IT圈子里的人。但是,他们现在向Internet发起了冲锋,发誓一定要打入IT圈,不因为别的,就因为IT现在最热,机会最多。

    

他们说,Internet属于全世界,当然也属于他们,他们企图将互联网从天上拉到地下,再从地下垒到天上……他们很踏实,很老实,也很狂妄……在他们看来,熠熠闪亮的互联网明星亚马逊也只相当于他们庞大计划的一小部分……他们说,他们不只是网上书店……他们已经开始成名,业已成为传统人士进军互联网的典型。

 

 —— 题记



    

1998年初秋的一个夜晚,北京亚运村一家台湾茶馆里,许剑秋和黄先生(黄不愿意自己的名字见报)见面了,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

    

在黄饶有兴味的目光注视下,许剑秋开始滔滔不绝地描绘自己的互联网计划与理想,这是许剑秋近一年来屡次融资演说中的一次,虽然这一次他的听众只有一个人,但黄显然是一位友好的听众,黄听得很认真。

    

许剑秋时任人民出版社电子出版中心总经理。许平日不苟言笑,不擅言辞,但一段时间以来,一谈到互联网,他便滔滔不绝,无边无际。 

    

黄专心致志地倾听了4个小时,偶尔插问几个问题。这天,他们是这家茶馆最晚走的客人。 

   

这天晚上,许已经将黄说动了,但久经商场历练的黄表面上依然不动声色,没做任何承诺。俩人握手道别,黄飞回深圳。许心里嘀咕:“这个晚上是不是又白费了?”



黄先生来了电话 

    

半个月后,许剑秋意外地接到了黄先生的电话,电话那头,黄言辞简练:“我决定投资了,投资数额由你定,但我要求尽快推进此事。”

    

黄先生做证券出身,他说:“穿越纷繁芜杂的表面现象,搜寻真实的机会,然后,在恰当的时机,闪电般迅疾而准确地切入。”这是他的立身之本。虽然,许剑秋所描绘的互联网计划和他的外表一样朴实无华,但这并没有妨碍黄看中的:许剑秋行业出身,亲自做过出版以及有着丰富的业内资源。许剑秋朴实无华的外表和语言,在那个晚上反而给了黄一种可信的感觉。现在“玩”互联网的人都太前卫了,满嘴都是听不懂的新词和新概念,许剑秋的“老实巴交”更让投资感到踏实。

    

1998年底,人民时空(www.peoplespace.net)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人民出版社、武汉一家电力公司、部分职工以及黄先生所代表的深圳某投资公司共同成为人民时空原始股东。这之后,又有多家出版社加盟人民时空,成为人民时空股东。许剑秋出任人民时空总经理。



这些合同最值钱

    

2000年“五一”前夕,人民时空接待了海外某交易所的上市科总监。须发花白的总监先生作为职业经理人,年薪几百万元。仔细考察过人民时空,总监先生小声对许剑秋说:“如果我不是一位与人民时空IPO相关的职业经理人,那我一定会成为你们的策略投资伙伴。”

    

人民时空一时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最直接的原因,是许剑秋手里攥着近一千份沉甸甸的合同。这些合同涉及几百家出版、发行、印刷和储运等部门、二百多名音乐人和音乐机构、三百多个文化领域内可以数字化的产品。

    

基于这些合同,人民时空与署直联、社科十联、美联以及京版九联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技术支持、网站建设、网络出版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基于这些合同,商务、大百科、北大、清华、法律等著名出版社,业已通过人民时空,开始进行网络出版服务,推出了中国首批网络出版物。

    

基于这些合同,人民时空业已与招商银行、建行签订了特殊商户协议,建立了健全的网上支付体系。 

    

许剑秋手指中国互联网第一代“宠儿”分析道 :“他们正在从空中往地面走,我们是从地面往空中走。”“从空中往地面走,风险大,但最省事;从地面往空中走,风险小,但这条路是一条长期、细致、艰苦的路。”

    

Nasdaq震荡,中国网络股缩水一半以上,让更多的人清醒了。Internet作为一个产业才刚刚开始,离成熟期还非常遥远,所以,“慢慢来,持久战”将会成为中国Internet下一阶段最鲜明的主题。在这种氛围下,人民时空这种较为稳妥的模式会更容易被投资者接受。



是出版.net,不只是书店.net 

    

许剑秋现在最怕别人将“人民时空”定义为“网上书店”,最怕记者问他,如何和8848、科利华等的竞争。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许剑秋总是很烦地说:“我做的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网上书店”一度是“电子商务”的代名词,亚马逊CEO去年更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出尽风头,但时下“网上书店”、“亚马逊”却成了“亏损”加“倒闭”的概念。所以,许剑秋现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一定要将“人民时空”与“网上书店”区分开来,这涉及到人民时空的发展定位和战略方向问题,不容马虎。许剑秋最主要的理由是:“网上书店只做了出版的一个销售环节,而人民时空要做的是整个出版链条的Internet化。”在许剑秋构架中,人民时空包括四个平台:

    

1.出版社社区平台。目前已经有三百余家出版社加入了这个平台,这为人民时空集中读者、销贷店和作者的注意力提供了足够多的材料。作为回报,人民时空开发的“出版社网站建设与维护系统”免费提供给这些出版社使用,并免费为这些出版社上网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这部分人民时空亏钱在做。

    

2.网络出版平台。在人民时空看来,以产品数字化、流通网络化和交易电子化为特征的网络出版必将掀起一场出版形式的革命。“网络出版物即可以供读者在计算机上阅读与检索,又可以供读者在阅读器上使用,同时,也还可以根据读者要求,实现按需印刷。”人民时空开发的“网络电子出版物制作系统”及其内含的电子防盗技术,能为出版社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支持与培训服务。

    

3.出版信息平台。为出版社、书店、读者和作者提供出版发行方面的信息服务,相当于一个读书媒体。人民时空目前已经拿到了占有宽带网两个图书信息频道的合同,这意味着人民时空掌握了图书媒体的力量。

    

4.电子商务平台。人民时空开发的“书店网上订货系统”、“读者网上购书系统”和“读者集体议价系统”,现在已经开始为出版社、书店和读者提供服务,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顺畅流动。

    

在人民时空整个体系构架中,“电子商务平台”这部分最像网上书店,人民时空上有新书15万种,但是,鉴于配送方面受到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人民时空目前并不主推其网上销书业务,现在其每月的成交量被严格控制,仅为数千册。对此,许剑秋实话实说:“目前的状况是卖一本,亏一本,不可能有利润。”“在美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物流体系十分健全,亚马逊仍旧必须为配送付出高昂的资本投入—这种付出有时甚至已超越了销售书籍本身的价值。一些网上书店卖出标价15元的图书,其连书带配送的成本就需要20元,不得不赔本赚吆喝。”

    

这样做,完全违背了许剑秋信仰的互联网的精神,“我们理解的互联网精神应当是,通过Internet使原有的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消耗和成本降到最低,从而扩大赢利,而不应是为了维持运作而增加成本”。作为书业宿将,许剑秋坚信:“在交通并不发达的中国,网上书店之类的尝试,步履必然更加艰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带来现实的利润。”

    

但是因为网上书店是目前读者已经接受的概念,人民时空还不得不做这些业务。Internet有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人民时空也做网上书店,但许剑秋清楚,它的概念决不仅仅是一个网上书店的概念,它既是一个交易的平台,也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还是经营管理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人民时空需要做的是为整个出版行业互联网化提供服务,只有了解这个行业的人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方案。”“我们不仅相当于应用服务商ASP,我们更相当于一个OSP即营运服务商。”

    

许剑秋认为,中国出版行业的互联网化大约需要3至5年,他认为,“只有当出版社能够通过互联网赚钱的时候,作为替出版社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储运支持、管理顾问和交易平台的人民时空才能紧随着赚钱。”



出版.net是出版界自己的事

    

人民时空成立之前,许剑秋在出版界内部找了好几个月投资,在许剑秋和十几家出版社融资谈判处于拉锯战的时候,有出版界外的资金愿意介入,许剑秋摇头拒绝了,许剑秋最想出版社给投资,让他干Internet。在1998年,出版社对Internet还看不清楚,都不愿意介入,许剑秋最后不得已才选择了出版界以外的部分投资。

    

许剑秋从上大学起就和出版社打交道出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人民出版社当编辑,从自己写书编书到为别人编书出书,许剑秋对出版很有感情,也很熟悉,知道这里面“水很深”,所以,许剑秋写好人民时空商业计划书,没有像很多Internet企业创业者那样立即从原单位跳槽,自己创业,拉风险投资进来,用自己“伟大的设想”占“干股”。

    

许剑秋“老实”,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离开了人民出版社就像“大地之子离开大地”,就没有力量了;许剑秋“老实”,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价值、人民时空的价值必须建立在出版界广泛资源的基础之上。

    

第一次到出版界融资,许剑秋碰了一鼻子灰,但是,当许剑秋从出版社外拿到了第一批融资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返回头来找出版社。许剑秋深信出版社是他的“大地母亲”,是他和竞争对手较量的“杀手锏”和落脚点。    

    

许剑秋的“出版情结”体现在,人民时空有了资金后,马上着手帮助中国三百余家出版社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向其赠送“出版社发行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网站维护系统”,并为其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人民时空赔钱做这些事情,一是为了培养和出版社的关系;二是出于人民时空整合出版界各个链条的需要。“出版社都不上网,出版内部都不信息化,如何实现出版的电子商务?”

    

和人民时空一样有远见的公司也有,他们也看到了中国出版界的电子商务必须由出版社的积极加入才行。但是,他们太不熟悉出版了,一开口就说,“要和全国1000家出版社合作”,全国一共才五百多家出版社,这种外行话,立即被业内人士认为“他是外人”,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他是不是在利用我们的资源赚钱?便宜是不是都让他给占了?哼,我宁愿等一等,也不能将资源白送给他。”



通行证 

    

碰到出版界的人,许剑秋和他们说IT、Internet、数据库;碰到IT的人,许剑秋向他们说出版,说出版流程,说人民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官方出版机构,是“皇家”出版社,注册号为“01”。

    

这是许剑秋的优势,IT界没人敢和许剑秋谈出版,因为他们没做过。在和别人谈完“人民出版社是国内最大的出版机构,除出版《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和文献外,还出版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拥有一大批像曾彦修、张惠聊、范用、戴文葆、吴道弘、薛德震等中国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家和社会活动家”,许剑秋的结束语会放在“人民出版社的背景资源,就是人民时空的背景资源”。

    

因为有人民出版社的背景,人民时空才得以举办 “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国际互联网大型博览会”,此项目作为国庆五十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江泽民总书记特为本次活动题辞“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并作了“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序言;因为有人民出版社的背景,人民时空才得以成为 “200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唯一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商;因为,有人民出版社的背景,人民时空才会得到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兄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正是这些资源和背景的支持,使许剑秋明白了:为出版行业的电子化、网络化提供深度技术支持服务和经营管理解决方案服务,才是人民时空生存与发展之本,才是真正的通行证。

    

一向轻飘飘的Internet非常需要人民时空这些沉甸甸的“证件”,IT的人弄不来这些“证件”。中国Internet现在最稀缺的不是模式,而是通向传统行业的“通行证”。Internet不为传统行业提供服务,提高传统行业的效率和效益,它自身的价值就无从表现和释放出来。Internet作为一种商业,不可能“空里来,空里去”。



网络出版 

    

作者在家写完稿,E-mail到出版社编辑手中,编辑编审完,再E-mail到人民时空网络出版平台,人民时空敲一个键,这本书就在异地的网络印刷机上开始印刷了。广州需要1000册,就印1000册,上海需要5000册,就印5000册。这不是虚拟的场景,在人民时空现在就可以演示这套系统。

    

IBM等公司都能提供这样的设备,该设备连同装订机加在一起,每套一千多万元。人民时空最终选择了以色列的设备,因为,以色列的设备是彩色数字印刷机。最近,人民时空已与其代理商签署了相互唯一合作协议。

    

按许剑秋计算,即使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印数在千册数量以下的图书,通过网络印刷,各地装订成册,其成本比传统印刷略高,但是,图书质量高于传统图书。这种按需异地印刷的服务对老版本图书和科技图书,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由于网络印刷可确切地实现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等中间的环节,从而能极大地降低成本。随着IT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人民时空相信,网络印刷大有可为。人民时空计划在2至3年内,在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铺满网络印刷机。

    

网上印刷只是人民时空网上出版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民时空的网上出版计划更包括向最终用户出售电子版图书和音乐。


作者:刘韧


来源: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