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韧:网络媒体记者素养

作者: 刘韧 | 日期: 2020-03-23

编者按:本文为DoNews编辑部内训课实录,创作于2011年7月15日。由传媒见闻谭缘于2020年3月根据录音整理。


网络媒体记者素养



人的能力需要日积月累,不是一天就能培养出来。我曾经遇到一个记者,大学学新闻系, 在2000年左右,算是比较活跃的记者。2002年左右,他问过我一个问题。他说,我怎么才能超过你呢?我当然很不高兴,但我忍住了,我说:我到今天这个水平,大概花了10年时间。你比我聪明,大概需要5年。你能不能花5年时间,比较刻苦地来做记者呢?他就没说什么了,后来他大概刻苦努力了一两年,就放弃了。


我想,大部分人可能不会选择长远做记者,做记者很累,也非常辛苦,是很慢的一个过程。要当好一个记者,没有10年磨练,很难出师。如果把当记者作为一个跳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记者接触的信息更多,会知道哪里有机会。


对于爱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需求,不是义务。就像饿了,想吃东西一样。对于爱学习的人也一样,想到过去没有好好学习,就很饥渴。


社交网络


学会与人打交道


第一个,就是社交网络。记者需要知道,我们每天面对的事情其实并不多,最重要的还是和人交往,这个东西是蛮难的。我们生活中有的人会做人,有的人不会做人。有的人,别人觉得容易打交道。有的人,别人觉得不容易打交道。有的人比较和善,都愿意接近他。有的人就拒别人于千里之外。记者首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要有社会活动能力。整天呆在办公室里的肯定不是好记者。一定要去活动,好的记者是跑出来的。腿一定要勤快,要不停地说话。


就我个人性格而言,我很喜欢躲在深山老林里不出来。我不爱说话,但当年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强行改变了我很多。为了这个职业,被迫去见了很多人,然后说了很多话。记者必须这样,不能说我不喜欢交往。如果这样,那就别做记者。


记者首先要学会和人打交道,因为工作中要找消息,消息都是由人来提供,不可能别的东西告诉你。和人打交道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第一点就是培养和保护消息来源。如果没有消息源,记者怎么做我真的不知道。我做记者的时候,我的直接领导,总编室主任到办公室,除了打电话什么都不干。1991年,那时候电话还非常少,当时也没有互联网,获取消息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打电话。他会给政府管理经济的负责人打电话,给公安局,给医院打电话。


他不停打电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信息源,这些都是容易出新闻的地方。他打一通电话,然后安排我们去采访。当时总编室里只有一部电话,那电话我们都不敢用,只有他来用。他打电话知道打给谁,接电话的都是他的信源。我们现在虽然不只是打电话,但做的事情,仍然是不停的去问消息源有没有消息。


培养和保护消息来源


记者要发展信源,信源有消息的时候,就会想尽办法告诉你。你要和信源交朋友,还要保护他,你不能出卖他。就比如说,他们部门裁员,他告诉你了。如果你把这个信源暴露了,那他肯定会恨你。你觉得下次有消息他还会告诉你吗?肯定不会。所以你和他是合伙的关系,一定要保护他。如果不保护他,那他永远都不会给你消息。还可能会告诉周围所有的人,说这个记者要防着点儿,不地道。


并不是说,保护消息源多么高尚,这是我们必须有的,这是在帮助记者自己。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这样没法混的。我们做的是一个行业内媒体,我们和消息来源,和被报道对象,是要长期打交道的。不像揭露贪官污吏,那是游击战,打一枪就走了。我们在这,走不了,所以必须培养和保护消息来源。比如,大公司里有没有你的人,这些公司出什么事,他们会不会告诉你。如果这些消息源都没有,那怎么做新闻?只是公关公司告诉你,我们要开个新闻发布会,然后你去拿来写?那当记者也太容易了!


要写出好的新闻,必须要有消息源。一般不愿意告诉别人的消息才是好消息,如果大家都愿意告诉你,那是公关稿。比如现在Google离开中国,Google你能联系到谁?比如苹果你能联系到谁?假如谁都联系不到,那这个记者怎么做啊?


其实要做到并不是很难,不是要你联系到每个公司的总裁,你只要联系到公司具体做业务的人就行。想认识一个人并不是那么困难,除非心思不在这。我的通讯录上有3000个人,这都是我当年做记者留下来的。记者的联系人一定要多,这是吃饭的饭碗。出去的时候要做个有心人,能帮别人的时候帮一下。要愿意和别人多交流,多打交道,培养和保护消息来源。


与采访对象建立关系


第二点是,和采访对象要建立起关系。我之前讲过,为什么对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要认真去写,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因为你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对你的广告,你的被采访对象肯定会看。因为你写的是他,或者是他们公司。如果你写的很差,你觉得他下一次还会接受你采访吗?我觉得不会了。他会认为和你谈一小时,不如和另外一个记者谈。他不会再给你时间了。


所以和被采访对象的关系,不是拍马屁,也不是给他做公关,是要真正用心地把目前的作品做好,要对做的每一条消息,每一篇人物专访,每一篇评论负责任。每一篇文章都敢署上你自己的名字,然后几年之后都敢拍着胸脯说这些东西都是我写的。要这样用心去写,被采访对象才会认可你。


我可以很负责任告诉你们,我采访过大概200个人,写了200多篇文章。每一篇我都很仔细去写,这两百多个被采访对象看完后,都愿意再接受我的采访。你和被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起关系,并不是溜须拍马,而是你把文章写好,这样他才会尊重你。


建立自己的专家库


第三点是,要有专家咨询关系网。出了问题,有了消息,记者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往往是不够的,需要外脑。也就是在这个行业要有有见识的人来帮你。这时候就要打电话问。作为新闻媒体,必须要有智库。出了什么问题,第一时间要知道找谁,然后迅速给打电话。这样写出来的新闻作品,才能更有深度,深度就在这个地方。你的深度不可能一天之内增加,但用这个方法,文章的深度就会增加。


智库关系


现在中国已经有第三方的独立调查公司和数据库公司了,比如IDC,这些都是智库。我有一些朋友平时做采访,我觉得他们挺聪明的。比如要做一个关于土耳其的报道,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土耳其驻华大使馆打电话。大使馆对他的支持非常到位。因为他要对土耳其的报道,土耳其大使馆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用来向中国人宣传土耳其。他们的工作就是这个,并且不索取任何报酬。所以,你要知道那些智库在什么地方,给谁打电话,而不仅是在网上查。很多资料也不好在网上查,打电话是很有用的。


公关公司关系


第五点是和公关公司的关系。和公关公司,应该是一个互相利用的关系。但现在变成了公关公司利用我们,我们很少能利用公关公司了,这非常可悲。为了几百块钱,被人弄得团团转,这是不应该的。几百块钱可以拿,但我们不是公关公司的人,你是Donews的人。你是自己作品的人,屁股一定要坐在自己的作品上。一定要明白,和公关公司的关系一定要处得很好,但是要清楚在哪一个范围要帮他,在哪一个范围需要它帮你。一定是以你为主导,不是以它为主导。


互相学习的同行


最后一个是同行,同行在做同样的事情,关注的事情也差不多,所以他的经验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要观察别人的经验,和同行多交流。他们怎么培养和保护信息来源的,建立关系的等等。他们知道到去哪里找专家,到哪儿找智库,你也要用同样的方法去找。同行能教给你很多,能教给你消息怎么写。刚才提到,记者就是一个社交网络,你本身就是一个社交网络,要靠这个安身立命。


新闻采写


记者就是写字的,用字来证明自己,表现自己,所以字非常重要。在这里我推荐三本书,第一本是《新闻报道与写作》,它是美国大学的教材。这本教材我至少看过6、7个版本,但去年我又重读了一遍,而且是每一页仔细读了,我觉得每一个学新闻的都应该读。


《新闻报道与写作》相当相当于新闻学的基础。特别是前半部分很重要,美国人比较专业,会区分体育报道、社会报道、调查性报道分别怎么写,这部分内容可以稍微看快一点,但是前半部分共通的内容,需要仔细看一遍。如果你们不是新闻专业的,这是学新闻的一本入门书,也是必读书。如果你没读过这本书,可以说你缺少新闻的基本素养。


第二本书是《美国新闻史》。我自学过很多学科,但我学这些一般读两本书,比如人家问我文学怎么学,我告诉他两本书。第一本,《文艺理论》,另一本就是《文学史》了。文学史我大概读过10套,都是不同版本的中国文学史,因为文学史非常重要,知道文学背后的历史。《美国新闻史》写得非常好,让人能知道新闻是怎么来的,这样就能把新闻是怎么回事搞清楚。


第三本是麦克卢汉写的《媒介即信息》。这是一本传播学的书,因为我们做的是新媒体,和老媒体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本书比较传奇的是,它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但对当今的互联网,全部都预测到了。麦克卢汉去世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商业化。这就是一个非常传奇非常了不起的加拿大的学者。

行业知识


如果对这个行业不了解,就不可能写出好的行业新闻,所以行业背景非常重要。所谓的行业背景,就是行业是由什么组成的。行业其实就是由公司和公司的产品组成的。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所以不了解产品也无所谓,但必须要了解公司。因为产品的周期很短,大概只有一两年,现在产品周期更短,比如iPhone每年都换代。但那些公司,像Google算是比较年轻的公司了,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这些公司都有非常多的传记。


现在还没有关于Google最好的传记,因为Google创始人比较善于保护自己的隐私。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外界还不是特别了解。苹果关于乔布斯的传记非常多,最近有一本传记不错,叫《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写微软的书也非常多,但我还是建议去看比尔盖茨自己写的《未来之路》,他写得非常好,包括后来几本书也写得不错。英特尔有一本书是他们总裁写的,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本书也很好。IBM有三部曲,IBM大概都有100年了,所以要了解这些行业,了解这些公司的背景,这都需要学习。

文史哲


做记者,其实功夫在事外。很多人大学读了4年新闻,出来以后没人要。我在安徽大学上学,等我们毕业的时候,新闻工作岗位,只要学汉语言文学的,不要学新闻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新闻的不扎实,为什么呢?因为在新闻系学不到什么内容,实际就没教什么。但中文系还真教了点东西,所以他们愿意要中文系历史系的人,甚至要哲学系的。这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出,文史哲对于做好新闻还是很重要的。


海明威记者出身,读海明威的作品不光可以读到文学,还可以读到新闻。他的语言特别干净,论简练,海明威首屈一指。我还推荐一部作品,叫《太阳照常升起》。讲一个男人被弹片去势后的自强不息,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另外一部作品写得非常苍凉,符合很多年轻人的作品,叫《老人与海》。从积极向上来看,我觉得《太阳照常升起》更好一些。


第二个方面是史学书,其实文史哲挺让人烦的,大部分书都不好看,但我推荐的这几本敢保证都是非常好看的。唐德刚写的《晚清七十年》,就非常好看。这本书要看台湾版的,里面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都非常的准确。他提供了一个史观,不用一个理论看待所有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用多个理论去研究,非常灵活。比如他研究历史,甚至气功的理论假设,他都试了一下,无数的理论都试一下,非常开放。他不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或者哪个道理是对的,我认为这种开放的心态很好。


第三个方面是哲学。如果你只能读一本书的话,我认为你应该读一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是上下两册。罗素首先也是个文学家,他的文字特别好。然后他又是一个数学家,所以这本书写得逻辑性非常强,同时又是一个哲学家,非常难得。其实罗素之后,哲学上已经没有很大的成长了,可能在哲学的深度上,萨特的存在主义要比他深。但是从广度来说,罗素应该是巅峰了。罗素之后,哲学应该就算是没了。大家都去做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了,因为哲学已经停滞不前了,所以罗素可以认为是哲学上的集大成者。读罗素的书,能让人把复杂的事情想清楚。


上面说的三本书都很好看,不会乏味,不会累。对个人提高文化素养很有帮助,因为咱们毕竟还是写字,还是和这种文化密切相关。

经济学


经济学是每个记者都要具备的精神基础。我们做产业报道和钱有关系。我2001年,获得了北大的财经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每年在中国有10个人可以获得。这个奖学金是怎么建立的呢?美国有一个奖学金,好像是洛克菲勒赞助的,面向记者提供经济学培训,1989年六四后,胡舒立去美国接受了培训,后来她认为那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胡舒立说,在此之前她写新闻,立足点都是社会争议,没有观察经济和产业的工具。但参加了这个培训后,她就有了一个工具,任何事情都能看得清楚了。所以她在创办《财经》后,在中国办了一个奖学金,这个奖学金只讲一门课,就是经济学原理,请北大经济学研究中心最好的教授来讲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不入门,很难做好一个记者。但是经济学,说实话也很难。最好的一本入门书,就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大概创了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书还没有写出来的时候,出版社就已经给了他一百万美元。书最后也写的非常好,通俗易懂。我经济学原理大概看过4个版本,有一个萨米尔森,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比较传统一些。有一个获诺贝尔奖的,斯蒂格勒茨。我们当时上学就是用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还有一本是谁的我忘了,但《经济学原理》是其中最通俗易懂的。不过曼昆最大的缺陷,就是到现在还没有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二本经济学的书比较政治化一点,是哈耶克1943年左右写的,当时二战还没结束。这本书的名字叫《通往奴役之路》,这也是对我影响是最大的一本书。他告诉我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最不好的,比如按自己的意愿安排别人的生活是最不好的,同时也讲到了计划经济为什么不好。其实哈耶克是我最崇拜的人了,如果说在学术上,可能我最崇拜的人就是他。


第三本是杨小凯写的,这个书可能也是最简单的一本书了,甚至不算一本书。内容都是他给香港的报纸连载的笔记,书名叫《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杨小凯现在已经去世了,他应该是中国最有可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在他刚读完高中的时候,还坐了10年牢,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文笔也写的非常好。这个笔记特别有意思,我第一次理解孔子说的“述而不作”,就是看他的书得到的启示。其实记者就是要做到述而不作,像孔子写春秋一样,春秋笔法其实是记者的最高的境界。杨小凯不仅经济学很厉害,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特别深。经济学读了以后,不仅对当记者有帮助,对今后赚钱也非常有帮助的。一个人有没有赚钱的能力,其实不光靠对某个事物的钻研,还要靠经济学理论指导选择。

心理学


我最近的两三年才开始读心理学,有时候我觉得心理学神神叨叨的,觉得有点玄,不够准确。后来才知道,其实哲学在二战后就不发达了,开始进入心理学的时代。那些研究哲学的人,很多都去研究心理学了,心理学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哲学是考虑人和外界环境的关系,而心理学更讲究人和自己的关系,更看重人的内部关系。因为这点没办法证明,所以有点玄。现在美国每年的博士里面,授予的心理学博士是最多的,这可能是因为心理学博士非常好过,但也可以看出有多少人学心理学。


我第一张PPT讲过记者是和人打交道的,作为社会活动家,首先是要了解人。不了解人就做不好记者,其实心理学是帮助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的。了解自己比较难,了解别人也很难。我推荐的第一本入门书是《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写得很浅显易懂,作者津巴多是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这是一本大学的概论性书籍。


后面的两本书,《学习心理学》、《教学设计原》是教育心理学。我推荐这两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如何去学习。现在大家都知道复利的作用,就是钱会生钱。100块钱存起来,一年之后变成110。中间的10块钱,第二年又可以继续再生钱。复利让100块钱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过了七八年以后会翻一番。


爱因斯坦认为,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一件事就是复利。其实知识也是“复利”的,那么知识怎么能随着时间的发展产生好处呢?我觉得关键有两点。第一就是学习方法,幼年的时候,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效率可能就比同学高出10%。一年之中,你可能就比他多学了3本书。如果你这三本书又是讲学习方法的,你的效率又增加10%,就这样不停地增长。也就是说,能产生复利的是学习方法。


另外一个就是写字,写字也产生复利。不瞒你们说,我在4个月前还在读关于中国汉字的书。我要迅速地掌握那一千个字的含义到底是什么。那本书叫《汉字的起源》,看了后每个字我都知道他是怎么来的。甲骨文是怎么写的,小篆是怎么写的,这个字怎么造出来的,它的本意是什么,我都要把它搞清楚。目的是什么呢?因为我每天都在用这些字,如果我能弄明白,假设我能活到80岁,那就还可以用40年。因为在未来我用的非常多,所以它一定产生的好处也多。


学习方法,每一次学习,每一次读书,都要用到它。比如有一个记忆曲线理论,认为读完一本书,必须要迅速地进行复习。比如你今天听完我的课,回去之后2小时内进行复习,你收获是最多的。如果隔了一个月之后再去复习,其实不起什么作用了,这就是记忆的曲线的问题。所以学习了新知识,尽快去复习就会起到非常好的记忆的效果。


还比如关于电话号码的记忆。人的记忆工作机制决定,大概一次只能处理四至七个字母,所以告诉别人电话号码时,一定是一次四位地报数。比如说我说,我的电话是“8859”,然后停一下,再告诉后面四个数字,再停一下。这样别人才能记得住,人们会分成两部分去记。所以这是心理学的内容,告诉你一套方法。


《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的。里面会告诉你怎么学习,怎么学得更快,怎么学得更好。懂了学习方法后,学习的效率就会提升。因为效率提升了,那些效率提升的好处又会增加进去。


第三本书比较好玩,名字是《销售心理学》,是讲卖东西的。里面举了非常多例子,而且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开一家店,是把贵的商品放在店门口,还是把贵的商品店铺里面。比如顾客想买衬衫,是先给顾客看更贵的,还是看相对便宜的。如果回答先看便宜的,那这个老板就不够格,其实应该先看贵的。


我就遇到这个情况,之前去欧洲爬山,我要买一些户外用品。因为不知道户外用品的行情,一开始看了一万块钱的鞋,再去买那几千块钱的鞋时,就不觉得贵了。当时店家先卖给我冲锋衣,我心想衣服一定要穿好的,千万去了别冻着了。那件衣服大概一万块钱,就先买下了。然后接着买鞋,当时觉得,要是再买一双一万块钱的鞋,有点过分,于是就买一双几千块钱的。这时候,就不觉得几千块钱一双的鞋贵。因为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如果一开始看的是淘宝上一千块钱的冲锋衣,那怎么都不会买一万块的。


最后一本是《社会心理学》。我读的时候是因为我要做SNS,要和人打交道,所以看了这本书。大部分中国人写的书,都可以不看。中国人写的心理学都是很庸俗的心理学。要么教人一眼看透别人的心,要么教厚人黑学,非常庸俗。有的里面会说,刘备只是脸皮够厚,心肠够黑,他就能当成刘备。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瞎胡扯。真正的心理学,都是用科学方法来写的。

数字化


因为我们做的是网络媒体的记者,所以个人的形象很重要。作为一个网络媒体的记者,通常很随意,不会特别讲究。但是开一辆奔驰和开一辆吉利,还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既然是做网络媒体,还是要把自己的门面打扮得好看一点。


我们再没钱,还是要用一个好一点的笔记本,我们以前都是用ThinkPad,后来被联想收购了,觉得太掉价,面子上过不去,就全部改苹果了。面子还是要有的,比如昨天我就搞定了我的邮箱,叫liuren@liuren.com。这个域名大概是我在1999年注册的,那时候注册一个域名要花美金,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注册机构,从那时候我就开始做自己的邮箱。


我建议你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一个邮箱,至少还显得比较专业。有时候发邮件,比如你们每个人长什么样子,我或许不能和邮箱地址对上号。所以呢,当你们给我发邮件的时候,附上很小的照片,我就能知道是谁给我发的了。要怎么做到呢,至少要在头像上把你的照片贴上去,因为文字是抽象的,照片更加亲切。


邮件的签名,也最好有公司的网站地址。比如叫zouran@donews.com ,这样别人收到邮件的时候就能看到公司,相当于对公司的一个广告。这个广告的作用非常大,因为来往的邮件非常多,而最好的宣传就是重复,而且这个宣传非常自然。


比如,所有2008年起步做的SNS现在都死了,而5G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还挺了过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在2008年的时候,我有3000个电话号码,我给所有的联系人发短信,相当于邀请别人来注册Donews,注册5G。这是一个最好的推广方式。这3000个人都是在行业内的,只要有10%也就是300人来注册。300个人每个人再拉几个人注册,就会有几千个人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每个记者都是一个媒体,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传播的时候能不注重自己的形象吗?我一看到人用QQ邮箱,我就不愿意和这种人打交道,就不搭理他。我觉得这个人一定是很笨的,不然他不会用QQ邮箱。用126邮箱的也比较笨,其实成本是一样的,为什么用那么土的邮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说每天要穿很好的衣服,但是这方面能做到,也一定要做到。


其实在2005年的时候,有一个德籍的美国人来给我投资。他托一个朋友找到我,当时他正好在上海,愣是要我从北京去上海。我当时确实忙,不想去,他写邮件的时候打动了我。他的邮箱地址你们知道是什么吗?Tom @AOL.com ,我想这个人一定是干互联网的,而且是老手。第一他用AOL,这是美国最早地提供接入服务的,就像美国的电信一样。然后他能租到Tom,这种人值得我去见一下。他很懂互联网,我们聊的时候很开心。他要是163的邮箱,我肯定不搭理他。所以选择邮箱很重要,真的不是说着玩的。


第三个数字化的方式,就是要有一个数字化的表现能力。我觉得不用录音真的非常笨,昨天我和合伙人去谈融资,他们几个和投资人,谈完出来,都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如果全录下来,回去还能再听一遍。融资对一个创业行业来说太重要了,一定得搞懂投资人心理。那很简单啊,就把它录下来就行了。采访,那么重要的事情,你不做录音,真是个傻瓜。


然后,要学会拍照片。现在的照相机也做的非常好使,只要花一点点时间就能把它玩得很顺。到了现场,可以连拍十张。我是觉得我们不光要会写字,也要会录音会拍照会摄影,后期的编辑也要会。因为未来的时代一定是多媒体的时代。其实文字的表达能力还是很弱的,要学会综合的表现的手法。你不光要驾驭文字,还要能驾驭很多媒体的形态。


以前我觉得多媒体离互联网媒体很远,其实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当时他们说设备已经不错了,我还觉得不靠谱,觉得离得太远。我当时认为带宽解决不了,数码的设备也没那么好。现在看不是这样啦,现在智能手机能把东西拍得非常好,已经进入这个时代了。所以我2005年犯的错误,你们11年之后不要再犯了,已经到了这个时代了。


现在最好的表达是什么?如果是把东西拍出来放到优酷网,那需要要有导演的天赋,要会写脚本。就像我刚刚知道家用的摄像机和专业的摄像机有本质的区别是什么,不是清晰度的问题,就是推拉摇移的时候,家用的摄像机就不行了,所以当你不懂的时候你就完全不懂。我们今后会遇到这些问题,大家要尽快地去学习这些,会得到好处的。做一个多媒体的记者,写字要想比别人强还是很难的,因为会写字的人很多,但拥有综合的能力就有可能胜出别人。


后记

你们可能认真读的书就是教科书了,大学之后,认真读的书可能不会超过10本。但一定要读历史,要读《剑桥中国史》,一套是4本。我有一个习惯,我从大学开始,就不看报纸了,我觉得报纸都是骗人的,浪费时间。我也不看电视,觉得特别假,拍成50集、100集,故意拉长。电影至少可以知道,两个小时肯定结束。所以我建议你们,要娱乐就去看电影。要学习不要看杂志,就看书。如果要读书,就看外国人写的书,不要看中国人写的书。读历史的,肯定要读史记,二十四史里面也就史记和资治通鉴可以读。不要读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纯粹忽悠,非常差,种族主义也很多,不要看。

四大名著里面,水浒传,其实是一个人物志。比如一个林冲的故事,可以独立出来,一个李逵的故事,也可以独立出来,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都是短片,到他们梁山聚义的时候已经写了很多了。其实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长篇小说,这是水浒的问题所在。施耐庵只是帮说书的人整理下来,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作者,这本书不是他创作出来的。

三国摆脱了这个问题,三国的故事是一个很成型的故事,可问题是他的人物没有变化。比如说曹操,永远是个很奸的很坏的人,刘备永远是个慈善的人。对人物的处理很脸谱化,很概念化,不符合人现实中的复杂。

西游记,它的问题更大。第一,他有水浒的问题,无论是三打白骨精,还是盘丝洞,全部都一样。它的故事,在理论上也可以写到一千零一夜,观音来了都搞定了。

最后是红楼梦,和前面3个不一样,他是文人写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写他的身世自传。第二、它有社会的时代特征。看红楼梦,你大概会知道,清,到底是怎么回事,里面有对那个社会非常详细的描写。再比如他对人物的性格,贾宝玉的性格非常丰富。今天对红学的研究还是不到位,贾宝玉其实搞同性恋,在那个时代,同性恋是一种时髦。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社会和价值观是什么样的。可以通过红楼梦,看当时上流社会是在推崇什么或者反对什么。

我建议再看看《金瓶梅》,写得也很好,是红楼梦的始祖。它对西门庆其实是推崇的,你可以知道那个时候的价值观。

张爱玲每部小说都很残酷,她把现实的残酷和自己的势利都写了出来,其实都是一样的故事,是她的自传。其实没有多少人能读懂张爱玲,可能100年来都没有能和她相提并论的人。张爱玲在40年代的时候,接受了西方心理学和哲学的思想,并把这些用在了她的小说里。而鲁迅接触这些比较早,他20年代在日本,只是学到了尼采。他又不太用心,整天只搞政治。所以鲁迅小说用的技巧,用的社会学知识都很低。鲁迅写不了长篇,只会写讽刺类,天赋是有的,但他不用心。张爱玲就没别的想法,她就好好学习。

费正清比较厉害,《晚清中国史》的第一卷第一句话,就是一个非常长的分析。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对,他说1800年中国落后,是因为中国1800年之前一直领先。不是我们科技落后了,科技落后很容易赶上,像日本明治维新很快赶上了。体制落后,也很容易改。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在1800年,中国人不知道自己落后了。还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一直到2011年,中国人还认为中国又伟大复兴了,他不知道自己是落后的,所以不愿意改。而日本人知道,所以他要向外国学。然后到了明治维新,日本人一看中国这个老师不行了,赶紧拜美国为老师,所以很快就改了。

现在中国人又说,伟大的中国民族又伟大复兴了。要说发展道路,我们的道路也不比美国人的差。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落后的,不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这个东西太可怕了,林则徐是那时候,中国人中最有远见的。他给皇帝写信,说英国人腿不能弯,打仗跑不快。这是林则徐,他对国外的了解就在这个程度上。

哈耶克的书,不仅讲的经济学,还讲的政治、伦理。经济学,一方面讲效率一方面讲公平,和伦理离得很近。伦理学其实不是讲仁义道德,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应该是亚当斯密了。其实亚当斯密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他写过另外一本书叫《道德情操》,他也是一个伦理学家。对一件事情来说,既公平又效率其实是很难拿捏。经济就是讲选择的问题,在28分,还是37分,是一个取舍的问题。


作者:刘韧

欢迎收听完整录音


刘韧新闻写作经验分享

1、刘韧:我这样做新闻

2、刘韧:言论仅是立场的判断

3、围在互联网中的编辑部

4、网络媒体教程:网络媒体记者

5、网络媒体教程:采访与写作

6、网络媒体教程:人物素描

7、刘韧:记者的数字力量

8、刘韧:新闻体要求

9、刘韧:他是谁?

10、刘韧:饿死记者

11、刘韧:与陈年论文字功夫

12、刘韧:初级写作者必读书单

13、刘韧:判别网媒好坏的10个标准

14、刘韧:读者与媒体

来源: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