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韧:饿死记者

作者: 刘韧 | 日期: 2020-03-12

以下两篇文章均写于2005年8月




一、饿死记者

1、我的朋友王少磊,早先是村里搞计划生育的。先是给晚报写稿,后来去了晚报,从晚报考上研究生,现在在大学教新闻。在我为一个亲戚高考落榜的孩子找出路的时候,他说:“做记者吧。门槛最低。”

2、我在广播电台当编辑的时候,最好的通讯员是只上过初中的基层通讯员。我编他们的稿子,其实是在向他们学写新闻。收益匪浅。

3、记者最早产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任务是记录有什么货船什么时候到岸的商务信息。应该没有哪个文豪愿意做这种事情,最初干这行的应该是跑累了的船员。

4、记者就是将事情讲清楚。只要坚持:一事一报。5W1H。倒金子塔结构。少数几个原则,会记叙文,就可以当记者了。

5、记者是实践。写多了,自然就会写了。

6、很多记者失去了“本报记者”身份,他就什么都不是了。没人想读他写的新闻,只是他写的新闻老占据那个版面。堵眼。

7、Blog的出现打破了话语权和传播权的垄断。对碌碌无为的记者是一个噩耗。简单纪事,当事人自己当场就办了。还需要记者改公关稿吗?

8、记者必须学会写特写,必须学经济学,必须掌握历史记录法,必须背诵行业知识和历史背景,必须成为社会活动家,必须研究文本结构,必须学IT技术写Blog主动去抢读者,必须专业不能有全能的野心,必须学习……否则就会被饿死,也应该被饿死。

9、记者已经被半饿死了。现如今,商业化的媒体中,记者的工资越来越低。西方媒体甚至不将这些人叫记者,称他们为访员。仅是主笔的跑腿。

10、饥饿的记者有两条路,一条投靠企业,靠公关稿过活;一条是当上主笔。更多的记者选择了投靠企业。因为主笔位置就那么几个。投靠企业的记者在损害媒体价值,媒体一定会逼迫他角色移位,索性成为企业的公关。所以,老记者越来越少,新记者越来越多。

11、记者以前养尊处优。是因为媒体垄断,是媒体将垄断产生的超额利益,扔了一点给记者。We the media ,每个人都是媒体了,哪里还有话语权在形式上的垄断?
 
12、饥饿的记者,要么被饿死,要么成为超级记者。平庸无出路。



二、说说123体

1、Blog是随笔。不是正式的文章。

2、随笔是想到哪,写到哪。省去了谋篇布局的时间。

3、写Blog没人给稿费,要坚持下来,必须20分钟内将一篇Blog搞定。否则,投入就太大了。人不会长期做不划算的买卖。

4、写随便,最怕写乱。进行1、2、3的格式化,能减少随便的混乱。也容易调整。

5、1、2、3要坚持每条言之有物。也能杜绝缩小篇幅。节约阅读和写作时间。

6、1、2、3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表达,快速阅读,快速定位+快速修改=很容易进行段落的调整。它的本质是尽量将每个段落都写成独立的,有意义的内容。就像消息的要求一样。

7、1、2、3省去了过渡,可以使随便更有张力。就像我们应该将所有的“因为、所以”都去掉一样,过度是一种浪费。诗没有一点过度,故张力最大。

8、南怀瑾将《论语》当作小说读,他将每条“子曰”之间都加了串场。1、2、3像山水画可以留白。

9、梁宁喜欢感性的文字。其实1、2、3非常适合表达:特写+特写+特写=蒙太奇=电影。只是写特写太花时间,我只答应梁宁,一月写一个“雨夜孤灯脸庞黑发”的文字。

10、1、2、3是便签,不像打开一个Word文件,那样消耗资源。读者阅读Blog的心态,和阅读长篇大论,也不同,读者希望用极少的时间,获取信息。1、2、3的形式有助于快速阅读。

11、人喜欢分段阅读的。比如论语,随便起个标题,将一堆子曰分成了: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 公冶长篇第五 、 雍也篇第六 、 述而篇第七 、 泰伯篇第八 、 子罕篇第九 、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12、感谢Word,一回车,就自动殷勤地给你生成一个编号,整齐划一。

作者:刘韧

刘韧新闻写作经验分享
1、刘韧:我这样做新闻
2、刘韧:言论仅是立场的判断
3、围在互联网中的编辑部
4、网络媒体教程:网络媒体记者
5、网络媒体教程:采访与写作
6、网络媒体教程:人物素描
7、刘韧:记者的数字力量
8、刘韧:新闻体要求
9、刘韧:他是谁?

来源: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