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浩正 | 日期: 2020-04-23
从三个例子,看编辑人在想些什么?
亲爱的朋友﹕
老友郭泰归国省亲,途经台中,来家中小坐,他在“老猫学出版”网站读了“给编辑人的信”,表示从创作人立场而言,最感兴趣的是<经典再造:“新定本”与“新经典”>所揭示的商机,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这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那天,我们交换了很多看法,他起身告辞时,紧握我的手,热切地说﹕
第一个要求,是我求也求不来的荣耀,岂有拒绝之理?至于第二个要求嘛,他是明知故问,用了一点儿激将法,他了解我一定会倾囊倒出,因为沉积于心的一些破铜烂铁,有什么好敝帚自珍的?
倒是我最近读到老猫新贴旧文<一个编辑的成长>(我很早就拜读过了,如今重新温习一遍,感触依然深深),让我兴起另一个念头﹕我们当年除了在编辑桌上亮灯熬夜之外,萦绕心头的,还有些什么?
刚巧手上有些陈年资料,请年轻朋友看看这个老家伙是如何不务正业的,再则也算是谨遵老友郭泰之嘱,不怕在此献丑了。
第一份资料是<【1年报】备忘>,纯是在休息时间的胡思乱想:
──假使有闲有钱,还能做些什么?
各位读了之后切勿笑我痴呆,因为毕竟是四年前的老案,如今星移斗转,已不合时宜也!但,请注意﹕这样的思虑,可也是我的日课。
第二份资料是<国际书展集客术>,希望运用日本“福袋”的观念,一石两鸟地解决两个问题,读了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第三份资料则是挺无聊的“随想随记”,为了让自己编的书《小说36计》能够多卖几本,可怜的老编,绞尽脑汁,时时为行销奉献心力。这里留下的一纸记录,最后并未被行销企划采用,所以残存纸堆,被我在清理时翻了出来,留存于此,也只为记录编者的心智活动──千万别以为这些事与编辑无关,“好”编辑不但不可自外于行销之外,还应不忘“以行销为己任”,否则将陷于被动,所编的书就太可怜了(当然,编辑该不该涉入行销领域或涉入多深,仍有见仁见智之争)。
以下三则备忘,写得十分简陋,聊贴于后,希望版主老猫别嫌它们太占地方了。
祝大家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浩正11,5'04
【构想备忘1】《1年报》备忘
12,23'00
壹/基本理路
1.
“杂”高“书”低的时代来临了。
依日本“讲谈社”社长野间佐和子,于2000年8月29日在北京接受记者李丽访问时称:“1999年杂志销售额占『讲谈社』出版总销售额约75%(换言之,一般书籍销售额只占了25%)。”*注1他们共拥有50多种杂志,而当年出版新书仅170种。
● 这些数据意谓着出版内涵的结构比例有了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值得探讨),从事传统丛书出版者,必须严肃看待。
2.
台湾出版市场,每天约有80种以上的新书涌入书店(全年新书出版量约有30,000种以上,并逐年增加中),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因此,一本书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相较于早年的90-180天,如今已缩短为0-30天。
*注1:“讲谈社”年总销售额为1894亿日圆,员工1140余人。
书的最终命运,只有静静地安息于仓库角落,它的最大价值,也由知识的积累与传承转化为“用过即弃”的消耗形式。
● 一言以蔽之,流行(时髦)决定了存亡。
书,和“杂志”越来越相似了。
书店中,兵家必争的小小陈列平台上,定期刊物多能在专属的区域相互拥挤在一起展示自己(周期为7-30天),而绝大多数的书,却常常无此幸运,仅有部分的出版社的部分的书,才有此机会。
为了生存,为了别树一帜,有些业者发展出介于书与杂志之间的新出版形式:MOOK。
3.
省思:既然书的经营日趋困窘,而有人找到新的出路,MOOK应运而生,而MOOK的生存机率或大于BOOK(因竞争少,又迎合喜新厌旧的市场),甚至连某些杂志(如Smart Car)也套袭MOOK的形式,出版专刊(如裕隆年度Cefiro特刊);大家似乎都在向MOOK靠拢,我们不禁想问,有没有一种集三者优点于一身的“新生事物”?
4.
●关于Magazine:
优点:定期(有一定的规律),可进行一年以上的预订,一次收齐订费,所以有充裕的广告预算运用。
缺点:过期即成废纸。
关于MOOK:
优点:可专题展演,单一诉求(不必有关联性);可直击各类领域,竞争性强。
缺点:无定期出刊压力,工作易流于散漫;而一书一主题,往往陷于单打独斗,少了群聚效应。
关于BOOK:
优点:每一本书都具有独立生命,有一段迈向经典化的过程,生存期比Magazine、Mook长。
缺点:本身过于单薄,只有极少数书籍能通过考验成为经典;一般而言,最幸运的书则是流行一阵子之后,复归于淘汰之列;有时虽然可依附于书系存留,但因各书各有独立命题,不容易组合在一起。
5.
● 《1年报》即基于上述简析所推演出的解决方案。
6.
《1年报》是什么?
以“年”作单位,可均分为若干节奏,形成周期,以方便行销及编务运作,如:
《1年报》当以1年12期的MOOK形式运转。
任何策划的主题,均以1年12期(分割成12个子题)完成之,不得减少,也不许增多(若有必要得应另设主题、另择时段去做)。
因为1月1书(MOOK),申请以杂志类上市(要有杂志名称),所以可做“全年订购”的诉求;因为是杂志形式出现,所以应该大力争取广告;因为是全年12期一次购足(预付),所以可附赠礼品;因本身达到一定数量时,也成了一条通路,因此可将此通路的“附加价值”加以开发。
成败系于主题(杂志名称)是否为读者所需所爱,以及每一个分出的子题都能引人入胜。
因此,主题的形成是重要的事。
但太阳底下无新事,旧瓶亦可装新酒,新的角度诠释,就会产生新的意义。
《1年报》的主题,初期可以“HOW TO”及“入门”等初阶需求为优先考量──越普及化,越具时效与实效性,越趋近读者需求,越有生存机会。
经验的复制:第一份《1年报》的成功,可加以复制,第一年应至少筹划两个(以上)主题(半年一推),5年内达到满载(一年12份《1年报》,精耕12个主题的144本MOOK)。
7.
《1年报》的基本精神应该奠基在两个基石上:
基石I:《1年报》的主题与子题都必须与“学习”结合在一起。换句话说,每一本书都能让读者对某一技艺或某一情境或人格修养……等,透过书内章节能够完成自我启迪,这是一组自我学习的课程,是(一开始是)社会新鲜人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
基石II:《1年报》应自设网站,让网际网路(Internet)把更多有需要的读者结合在一起,发挥“无远弗届”的最大功效。订阅《1年报》的读友,能在internet进行24小时全年无休的服务和互动。
虚拟的(网路)与实存的(《1年报》)的教、学结合,恰巧是这一(e)世代的最佳组合。
8.
当一个主题的12子题完成时,因为是单一子题的书,依旧可在书店零售;
也可另外印制精美纸盒(一盒12册),成一部套书,进入邮购系统及直销系统、网路订购系统贩售(一鱼四吃)。
注意事项:尽可能做到拥有产品的产权。
9.
限制因素:
贰/模拟(纯供参考)
主题:如何成为与众不同的e世代企划高手?
策划人:郭泰
顾问:2-3人(可设/不设)
撰写:若干人(可外包)
开本:菊8开(?)
页数:192页(内容广告50页以上)
定价:200元
实售价:创刊号?元
杂志名称:【企划教室/e世代新企划人的12堂课】
期数:12期(1月1期)
各期主诉标题:
所需费用:(略)
全年订阅价:1980元(参考)
第一期印刷量:(视情形而定,应在30000以上)
全年征求全套订户:力求10000以上
成立学习网站(互动)
其他……(如预估收入等)
其他:《1年报》是否需要一位元网路上的代言人(或虚拟主编)
参/结语
【构想备忘2】“国际书展”集客术
4,24’00
要诀:库存书,大方送!(买就送“福袋”)
说明:仓库“回头书”,
摆着也是摆着,
躺了十年八载,
还嫌它老占一大片地方,
不如化腐朽为神奇,
用来促销,大方送!
Q:如何做?
A:买就送“智慧(乾坤)袋”(替“福袋”命名)
目的:增强(刺激)购买欲,创造业绩,减轻仓库压力。
做法:
其他:
【构想备忘3】●谁需要《小说36计》?
8,7'00
编 辑 推 荐
来源: 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