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韧:读书的边际效益指数增长

作者: 刘韧 | 日期: 2020-04-01


读书的边际效益,像网络效益一样,呈指数递增。概念像IP,概念数成算数增长,概念之间连接关系,却成指数增长。创新正来自概念之间的相互碰撞联想关系。


1998年,我写完《知识英雄》,写了篇《影响我的十本书》,对比2011年版的《影响我的十本书》,就可以知道,读书一刻都不能停。


一、《影响我的十本书》1998年版


1、《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风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旗帜鲜明。《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党八股》、《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所有的观点都直接写在文章的“脸上”。只有旗帜鲜明才能脉络清晰,多读《毛选》能够增强把复杂道理讲清楚的能力,即抓住要害的能力。


2、《鲁迅选集》。鲁迅任何时候都站在别人的对立面上。他的讽刺、愤怒、藐视时时提醒大众不要轻信,保持怀疑。


3、《瞧!这个人》。当尼采自问“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为什么这么智慧?我为什么能写出这本好书》的时候,让我真正感到了什么叫做自信。尼采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发现真理的一刹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也是他最痛苦的时候,当他认为“这”是真理的那一刻,他就在强迫自己认定它是谬误,同时,强迫自己立即再次踏上超越自己的征程,从不允许自己做片刻的休息,所以最后他疯了。他疯得让人敬重。


4、《茨威格选集》。谁要是苦于自己的文章写不长,谁就应该读读茨威格。在茨威格认为重要的细节或者观点上,茨威格比任何人花得笔墨都多,在别人三笔两笔写完的情况下,茨威格能写出一万笔。而在他认为没有价值的问题,他不会浪费一个字。《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个小时》和《与魔鬼做斗争》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另外,每一个做记者的人都应该看看他的特写《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5、《词语》。萨特这本只写到10岁的自传,没有爱情故事,没有政治的权谋,只道出对人生的怀疑,就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在这本书中萨特没有讲“他人即地狱”,但他却说出了一个更耸人听闻的事实枣“人生即词语”。当他4岁时候,欢呼着投进祖父怀抱的时刻,他觉得他这样做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幸福,而是为了成全“家庭和睦”这四个字,他觉得他的祖父也只是为了成全“和蔼可亲”四个字,才张开双臂把他拢在怀里。或许他们都是不自觉的,他们也不想不真实,但事实就是很多人在为自己的“镜像”活着,或者为一个词语活着。这本书是萨特最找不着精神依托的时候写的。这本书时常让我思考“理想”和“词语”的区别在哪里?


6、《百年孤独》。百年孤独开篇第一句话让中国的小说作家们至少学了三年。“多年以后,当少尉面对行刑队的时候,他想起了很多年之前,他父亲带他去街上看冰的情景。”这个句子首先把时间推向未来,然后,又把时间“摇向”从前,这种大幅度的时间“轮回”产生很有意味的形式,产生了历史感和诗意。文章中如果缺乏历史感或者诗意可以试着加些时间的调料。


7、《老人与海》。这是一本男人写的书,这是一本体现力量的书。这本书消灭了形容词的脂粉气,将动词的力量凸现了出来。


8、《凡高传》。如果你没有激情,你就应该看看欧文斯着的这本世界第一传记。凡高学画的过程写出了埋藏在每个人心底的进步渴望。


9、《北岛诗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每当我受到不公正待遇,我都去读北岛。沉浸在北岛英雄主义的句子里,会觉得自己的遭遇渺小的不值一提。


10、《活着》。余华是当代最有才华的汉语作家。


二、影响我的十本书(2011年版)


1、《通向奴役之路》。这是读懂哈耶克的入门书。这之后可读《哈耶克文选》、《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自由是对权利的限制。你的自由,就是对我权利的限制。自由是零和的。你多,我就少。政府多,人民就少;人民多,政府就少。民主是多数人的选择或者暴政,是对少数人自由的剥夺。民主是不得已为之的行使权利的制度安排。所以,在民主之前,要先分权制衡(比如三权分立、政党轮替),以避免民主对自由更大程度的破坏。


2、《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每次经济危机,都要用到这本书。凯恩斯认为,储蓄会天然地降低消费,降低了的消费会导致失业,失业转回头进一步降低消费,恶性循环为经济危机。储蓄是无法消除的,那怎样不降低消费?只好由国家进行消费,投资教育,修路,架桥等基础建设。国家有闲钱消费?只好多印钞票,进行通货膨胀。所以,现代的《经济学原理》都将“失业和通货膨胀交替出现”作为基本原理。


3、曼昆《经济学原理》。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太深,萨缪尔森《经济学》太老。作为经济学的入门教材,仅仅读完第一章10大经济原理,就能让你理解什么是,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以及为什么理智的人在边际上考虑问题。


4、《剑桥中国史》。费正清在《剑桥晚清中国史》开篇提出,中国在领先几千年之后,为什么在1800年之后落后了?因为,中国在1800年没有意识到自己落后了,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落后了。直到1900年,用了100年时间,清政府依然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日本为什么可以迅速崛起,因为它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中央之国。明治维新对于它,只不过是换个老师,继续虚心学习而已,没什么困难。日本换老师很坚决,它嚷着要全盘西化,结果依然保着民族的传统。中国洋为中用,骨子里依然是中央帝国心态。


5、《晚清七十年》。唐德刚文采超过黄仁宇,气势超过黄仁宇,论及当代超过黄仁宇。历史还可以写得如此痛快。


6、《小团圆》。张爱玲将以前写的所有故事都囊括到了此书之中。因为,生死契阔,而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并非幸事。为真实,张爱玲对自己的分析也很残酷。如果胡兰成没有失势,如果胡兰成不诚实,如果胡兰成隐藏了自己狼狈,九莉还会选择分手吗?王蒙不能理解读者为什么喜欢张爱玲,而是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很简单,因为丁玲不是莎菲女士,张爱玲就是九莉。曹雪芹就是贾宝玉。


7、《1984》。当所有的档案都篡改完,发生过的事情,就可以没发生;没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发生了。


8、《山河入梦》。可先看《人面桃花》。格非通过各个时期的乌托邦悲剧,告诉读者,安排者不管多么高尚,多么富有牺牲精神,都会造成被安排者和自己的巨大悲剧。不要为了别人好,安排别人的命运。如果能给与,自由是最好的礼物。


9、《西方哲学史》。罗素是文学家、哲学家、数学家。花同样的时间读萨特的《存在于虚无》,一定没有读这本书收获大。


10、《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刘韧

刘韧写作经验分享

刘韧:他是谁?

刘韧:饿死记者

刘韧:读者与媒体

刘韧:新闻体要求

刘韧:我这样做新闻

刘韧:记者的数字力量

刘韧:网络媒体记者素养

刘韧:与陈年论文字功夫

刘韧:言论仅是立场的判断

刘韧:初级写作者必读书单

刘韧:判别网媒好坏的10个标准

刘韧:写作是自我的头脑风暴

来源: 刘韧